返回书页

天下末年

关灯
护眼
第1293章 国体(7)(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诸府部大体定下论调之后,剩下的便是具体僚属、署司构建以及至关重要的六部人选了。

僚属倒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动,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

三公府、少府、廷尉府、卫尉府、宗正府依旧以长史为副手,尚书府、侍中府以及六部则以仆射为副手。诸府部其下所属分设署、司二级,署以郎中领之,以员外郎副之。司以主事领之,以治书副之,更下以吏属之。

署司构建,则比较麻烦。

此次政体变动颇大,九寺之中五寺被裁,虽然又增设六部,但寺、部之间的职权规划,差之千里。

故而,这一点只能等到今日大议后,再来慢慢讨论、构建。

所以,重头戏率先来了。

六部的领导班子得先搭起来~

原太仆寺卿赵温任吏部尚书,庞柔任吏部仆射。原大司农寺卿杨衡任户部尚书,张既任户部仆射。原光禄勋宋斌任兵部尚书,周生烈任兵部仆射。原太常卿韦端任工部尚书,马日磾任工部仆射。原大鸿胪寺卿杜翕任礼部尚书,武周任礼部仆射。以京兆尹法衍任刑部尚书,羊衜任刑部仆射。

大将军严颜,长史袁涣。中枢府令阎象,长史杨彪。御史大夫蔡邕,御史中丞杨懿。总参府令贾诩,长史黄权。少府卿秦怡,长史黄华。卫尉卿夏育,长史张就。尚书府令钟繇,长史韦康。侍中府令张松,长史傅巽。

而空出来的京兆尹,高诚则是交给了回来一阵时间的金旋。

金旋在武陵十几年,不缺丰富的治理经验,再加上其为大周作出的不少贡献,当个京兆尹完全没问题。

总不能人家活也干了,苦也吃了,回了长安自己就给个勋爵,赏点钱帛啊。

美好的未来还是要给人家展望一番,不然日后谁还肯为自己卖命。

六部主副的安排,殿内众人基本上没啥意见。

原先还担忧凉州士人势弱的杨衡也将心彻底放下下来。当上少府长史的黄华、兵部仆射周生烈、卫尉长史张就、侍中长史傅巽,全都是凉州人。

别看这几个年轻人担任的都是副职,但少府是皇室钱袋子,兵部是军方要位,侍中府是陛下近臣,卫尉府管的是长安卫戍,这是陛下引为心腹之举啊。

至于说几人并非出自陇冀诸家,那倒无所谓。自家子弟啥情况,杨衡心里面一清二楚。反正只要有凉州士人充任要职,委屈不了他们几家子弟。

关中士族的代表人物杜翕和韦端,对于陛下的安排,也没有什么不满之处。尤其是韦康担任尚书府仆射这一点,足矣。

今日大议之下,陛下话里话外无不是削弱相权,加强尚书府的权势。若非赵歧劝言,只怕今日之后,尚书府就是踩着中枢府的脸,登顶百官之首了。

这是早晚的事……

以前尚书府令钟繇不管事,诸务基本上都是由左右仆射来处理。韦康身为左仆射,头上还有右仆射庞柔压着。

而今庞柔调到吏部充任仆射,韦康成了尚书府二把手,位高权重啊!

更别说还有法衍担任刑部尚书,虽说不熟,但大家出自关中,没道理连话都说不上。

抛开凉州从龙士族,以及势大的关中士族外,趁机崛起的巴蜀士族这次也吃的盆满钵满。

赵温当上了吏部尚书,这对于整个巴蜀士人集团而言,简直就是过年。

自从归顺大周以来,巴蜀士人除却严颜、张任两人,其他人一直游离在中央大权之外。往日赵温也只是凭借资历做了太仆卿,还是啥事不管的那种。

但现在赵温任了吏部尚书,大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荐几位巴蜀士人啊。这可是吏部尚书,没看陛下还专门调了位心腹来做掣肘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