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周易哲学解读

关灯
护眼
《左传》与《周易》(四十)(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第八章:《左传》记载人们对《周易》一书的运用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四节:《左传》一书里记载春秋时期对《周易》一书进行“筮之”与“引用”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运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同性质的认识影响,有认为是一部义理书,有认为是卜筮书,更有从亦筮亦理上认为

二、《易传》对《周易》的说法

在讲述《易传》是如何解释与论述《周易》一书前,我们先听听现代辞书对《易传》的说法。即加深对《易传》的认识。

《辞源》对《易传》的解释:“《周易》的组成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纬书”称孔子所作,不足信,参见“十翼”。”

《辞源》对“十翼”又是这样的解释:“即《易传》。相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翼”有辅助之意。是解释《周易》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的总称。”

《辞源》是目前的大型辞书,也是最权威的辞书。我们已知《辞源》对《易传》的解释。

《辞源》里对《易传》解释为“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这说法是错误的。这是把《周易》定性为占筮之书,况且《易传》里大部分文章是从义理上解释《周易》,并不是从占筮角度去解释,唯《系辞传》也是亦筮亦理上去论述今本《周易》。

《易传》里的内容主要是战汉之际的不同时期里,不同人写出的《周易》学术文章,在流传到西汉前期被整理编篡汇集为七篇内容,称《易传》。本来是七篇内容,又把这些文章附在《周易》一书里分上下经的内容,故又变成了“十翼”之说。无论称《易传》或“十翼”,都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称法。自然《易传》里收集的易学文章,是上至春秋后期产生的《大象》,下至西汉前期编撰定型的《系释传》。这称谓《易传》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是无疑横跨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易传》内容产生的时间。要说《易传》里那七篇文章产生的具体年代及作者是谁更是无从考证,实则也没有必要。传统上说的是孔子作“十翼”,这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以圣人之名,而使《易传》成为“经”的地位之政治目的而已。

我们现在看到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读本,是在所谓卦爻辞后面附有属《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内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书的后面单列着。

《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文,都是义理注释《周易》,并不是解释《周易》如何算卦的。

唯《系辞传》是亦筮亦理论述今本《周易》,把今本《周易》论述成既是圣人之道,又有着占筮的功用。

《系辞》一文在整个《易传》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其重要是在于后封建时期里的典章书籍里所引述称为《易》或《周易》里文句,多是出自于《系辞》文。《系辞》成为后封建社会里《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的产生对后封建社会里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远远超过《周易》不说,也远远超过先秦儒道的影响。《系辞》实则成为了后封建社会文化的活水源头,每个时代里的思想家都从所谓经之首的《易》经里的《系辞》中得到那活水的滋养。真正成为帝国二千多年里文化的活水源头是《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尤其是《易》经里的《系辞》文章。虽《系辞》是总论《周易》的,但论述的是个算卦格式的今本《周易》。帝国时期里的各种文化无不打《系辞》文化思想的烙印,因为那里头有演义不完的阴阳、八卦、太极、道器这些所谓形而上的哲学命题。

《系辞》大约四千五百字,不足五千言,与《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是略少了几百字,但这不足五千言的《系辞》传,正是与《道德经》一文构成后封建社会里帝王文化战车上的内外两轴轮,而驱动着帝国的文化战车永不停息。而在帝国时期的意识形态上,《系辞传》(《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比《老子》一书更占有统治地位。而在帝国时代里所彰显的《易经》(《周易》加《易传》)内涵,正是《系辞》里的文化理念。

帛书《易传》里已有《系辞》文章,虽然与今本《系辞》篇幅内容上有出入,没有算卦起卦的“大衍之数”章,但与今本《系辞》思想内涵没有本质的区别。帛书《系辞》里并不排持《易》(即今本《周易》)有“占”的功能,帛书《系辞》里已有了:“《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说法。既然帛书《系辞》里说《易》有占的一面,还在乎“大衍之数”章有没有呢?若是帛书《系辞》里没有把《易》看有“占”一说,那么有没“大衍之数”章其性质就不一样了。

《系辞传》是今本《周易》的一篇论文,概括性的对今本《周易》的论述,并将八卦与卜筮混淆于今本《周易》里一同论述。

如《系辞传》指向今本《周易》的卜筮说法:“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要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系辞》里的这段话,作者虽然是用《易》称:“《易》之序也”、“爻之辞也”、“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这实际就是指《周易》里的爻辞(即今本《周易》的爻辞),可以占断事情的变化。

《系辞》里还说道:“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存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

这里把《易》(指今本《周易》)说成具备了圣人的四种原则,其中之一是用《周易》来占卜。是君子要所行、所为、所要遵循《周易》一书里的四种原则。其中一项是来占筮,其它三项是“辞”、“变”、“象”。这正是《系辞》作者被今本《周易》的外在形式所迷惑,同受《左传》记载以《周易》卜筮的影响,而亦理亦筮的论《周易》。

无论《系辞》作者们论述的“言辞”、“变化”、“取象”多么的义理深奥,都被所认为《周易》有占的功用冲消掉。

这就是《系辞》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说法,有四种圣人之道在其中,其一是占卜的功用,《周易》岂不成了卜筮书么?

至于《系辞》里所讲的占筮方法,即所谓的“大衍之数五十”起卦方法,更不能说明是《周易》里的东西,那是“八卦占筮”的起卦方法。

“大衍之数”却是八卦卜筮上的起卦方法,但不与《周易》相关联。把“大衍之数”按在《周易》头上,实属张冠李戴。本身在帛书时代《系辞》里还没有填进去“大衍之数”,这只不过是西汉人总结的是八卦占筮上的起卦方法,而添进到《系辞》里。《周易》一书既没有讲述占筮及占筮方法,而且还是反对占筮的,《周易》里体现的是无神论思想,《系辞》的作者们说《周易》有“占”,纯属无稽之谈。

而“八卦”筮术理论化,始于《系辞传》,《周易》一书里可没有“卦”与“八卦”一词,更没有“卦学”的内容与理论。就《易传》里的《象》、《彖》、《文言》文章里也不涉及“卦学”内容,均是阐释义理文章。因为这些《易》(即《周易》)学文章,确确实实是《周易》的义理观出发,而阐发发展了《周易》的义理思想。到《系辞传》出现了“八卦”筮术理论,并且说成是《周易》有占筮功用,这正是帝国时期的腔调。因秦帝国把今本《周易》看成是筮卜之书,不被禁焚之列,西汉初传者不绝。《汉书·艺文志》里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书,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里说:“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爱者不绝也。”

我们来盾《系辞》里有两段关于“八卦”与占筮的理论: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这一段《系辞》文,先说是圣人没“卦”,又通过观“象”而附记上文辞。是让明白吉凶的道理。这就是《周易》产生的过程说了。《系辞》里也首次出现本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伏羲创设了“八卦”。这也是初次出现在《系辞》里对“八卦”的说法。这“八卦”在《系辞》作者的眼里就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的。这不是把《周易》解释成是通过圣人设立的卦画,而观象,系上了文辞的过程吗?这纯是《系辞》作者通过春秋战国的史巫筮卜史而不加分析的想象出《周易》一书是按圣人设立的卦画而观象附上了文辞,目的是明吉凶的,就是后人称的算卦之用的。后人也就无不知道“八卦”就是算命的那东西,并错误认为“八卦”也就是《周易》。

这《系辞》里的“卦”说,就是指“八卦”的内容,这段文字的前文已有“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八卦”一词。故《系辞》的作者认为是圣人设立了八卦,通过取象附记上所解释的文辞,是“明吉凶”的。但是如何的“明吉凶”呢?《系辞》作者讲了一通深奥的道理后,归结到“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就是用占筮的方法来“明吉凶”。

这种从卦画符号到八卦取象,再到附记文辞的《周易》一书产生了,是为了明吉凶而创作的,目的是为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这就是《系辞》作者认为《周易》产生的过程与性质目的了。《系辞》作者认为这《周易》的产生为君子无事时去观察学习、研究那些文辞,领会其含义要领。而有所行动时,就去占筮看卦爻象的变化,而推断出吉凶的先知来,这真是为君子活世造了一个法宝。这《系辞》作者说的很明确,《周易》就是占筮之用的。

《系辞》里又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这是说有“八卦”系列及取象在其中,而推演出六十四卦,卦爻也具备了。这是说由“八卦”产生了六十四卦的过程。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是无知于《周易》一书与“八卦”筮术衍生的历史。

《系辞》里又说:“古者包牺氏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性。”

“八卦”成了包牺氏(伏羲)创立的,是通过观天、察地创出了“八卦”,目的是沟通神明的用意,又是用来区分万物的情态状况的,既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又是万物之情状的归类取象。

《系辞》里所讲“八卦”时,是与《易》(《周易》)的义理之论述严然又是分开而论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显然表现了《系辞》在论述“八卦”时是偏重于筮术方面,不与《易》的义理论述相混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是否说明了“卦学”与《易》义理还是有区别的。显然《系辞》的作者也无法弄明白,史巫称之谓用“《周易》筮之”,而用“卦学”解之的成因是何。说明《系辞》作者们也被《周易》(及今本《周易》)的卦爻结构形式与内容里义理给弄糊涂了。“卦学”与《易》(《周易》)之义理,还是很容易分辩的。但古人很难分辨的是史巫为何称用“《周易》筮之”(即用《周易》卜筮),又把“筮学”(即卦学)与《周易》义理混同一起来论述。但“卦学”又是自我体系的内容,而《周易》里义理也是自成体系的内容。《系辞》文里在论“八卦”与《易》之义理时,虽不自觉的各有偏重,但最终把《周易》与“八卦”卜筮混同于一起。如《系辞》里论《易》(即《周易》,严格地说《系辞》作者所研究的《周易》文本,应是今本《周易》)的内容: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生生之谓《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