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后娘重生:爸,我妈三天没打我了

关灯
护眼
第423章 八十万(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张秀花跟二狗说她会找周盼娣贷款,但她并不打算这么做。

拿房产抵押,之前李建国让她抵押,她都不肯。更何况是个服装厂。她的办法是去大毛干票大的。

她平时以倒卖主要是粮食,一袋两袋而已,也不显眼。但是这次需要的钱太多,一百万不是个小数目。粮食太占地方,而且很容易露馅。

按照来回五倍的利润,她需要的起始资金就是二十万。这也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换算成粮食,那得几十吨,一节车厢才能运过来。很难不让人怀疑。

她思来想去得采用折中的办法。她直接把空间里存折的钱变成现金,如果不够,她再倒卖。

经过她这些年的花用,现在存款只剩下元。她打算先变出点钱。看看换成这年代的钱,能值多少钱。

空间里的东西不多。蔬菜和水果?可以卖,但是卖不出高价。国外的水果倒是值钱,可她弄成车厘子,国内海关还没有这项业务,她变出来,这不是让人查出问题嘛。

变卖书?更不行!首先书本内容就不合规。

三轮车?一辆两辆还行,数量太多,她怎么解释?

电脑、电视更不行。太先进了,这时候都没有呢。

衣服?不行!全是断码的。也没人要啊。

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电器?冰箱?

张秀花双掌相击!是了,电器,这时候的电器很值钱。

冰箱?她的冰箱是双开门,这时候有吗?

张秀花不确定,直接去附近的电器行逛一圈。这时候的冰箱大多数是三门冰箱,但是双开门还是有的。

更妙的是她的冰箱是西门子,国外的货。这是继东给她推荐的,说是质量更好。

国内的人也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这个型号的冰箱。太好了!

虽然倒卖出来,冰箱就成二手的。但这时候二手电器也很值钱。

张秀花在附近找厂房,越隐秘越好。然后找电器行的老板,问他们收不收二手电器。

这时候国内的电器都是国有工厂,而电器行都是私人开的,全是从国外倒卖过来的。

电器行不收二手,不过他给介绍了收二手电器的贩子。

张秀花把空间里的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各弄了五台。

本来空调也想弄,但是她不会拆空调外机,也不会安装。所以就放弃了。

二手贩子看到冰箱的配置,稀罕得不行,“你哪来的门路?”

张秀花哪能告诉他,冷淡开口,“开价吧!”

二手贩子开价两万。她存折上面少了一万三。居然实现贸易逆差。这可不容易。

张秀花到处找可以收二手电器的贩子。

四天时间,她在鹏城和羊城倒腾,光卖电器就得到八十三万五千块钱。八十万可以直接交给二狗。她要回去上班,真没那么多时间再卖电器。剩下的三万五千块钱,她打算运罐头到莫斯科换钱。之所以选择罐头是因为它很甜,欧洲人都喜欢吃甜食。二是它也算生活物资。

随着“包产到户”政策下来,各地开始自主种田,南方许多林地都选择种果树,水果的价格也开始慢慢回落。多余的水果就做成饮料或是罐头。

这时候娶儿媳要带四样东西:香烟、咖啡、外国火腿以及罐头。可见罐头有多火。

张秀花就在羊城找价格便宜的罐头厂,一次定两万的货。这时候的罐头批发价是一块钱一瓶,两万块钱就是两万瓶,绝对称得上大单。

除了罐头,她还去羊城花了一万五千买了一堆可以保暖的棉服。大毛那边冷,而轻工业又不发达,他们很缺衣服。

她以很便宜的价格拿到货。而后放入空间,上了火车,提前销假,去了大毛。

她将货运到莫斯科,跟她合作好几年的中介看到这么多的水果罐头和衣服。震惊到不行。

张秀花表示自己很缺钱,让他快点把东西凑齐。

中介让她稍等,自己回去就买了一堆的锅碗瓢盆。

张秀花等了一天,看到他送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她之前要的厨具、望远镜、手表等物品,但里面还有枪,她直接傻眼了,“这些东西?我……”

这可是枪!她买了,卖给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