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刀尖上的大唐

关灯
护眼
第13章 北巡与西征(五)(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视线,在李洵与李崇武之间来回变幻。

这一刻,张德暗暗庆幸自己当初的无所作为。

直接入塞接任节度使,或者去西边开拓新天地,李枢密开出的这几个条件都极有诚意。张德略想了片刻,道:“我就去义武吧。义贞、承嗣经营有年,底子厚啊。这几年打仗有点累,年纪也大了,既然那边事少,我就去歇两年嘛。”

李枢密闻说,道:“张兄,你千万别是误会了。

我是说杨师厚麻秆打狼两头怕,但这厮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大打他未必来,但是打成德刷刷经验,十有八九会有地。届时,义武就是首当其冲。

此外,亦不得不防这厮真哪天抽风,来捅咱一竿子。

那边可谓是千日防贼。当初郑老二为啥哭着闹着要走?宁可鸟不拉蛋的振武军都要去,就是太难受。

李承嗣干了这几年,也是被磨得没脾气,这也不想干了。”

不管李枢密如何劝说,张德不改初衷道:“那也比西昭义、河中强。至于夏绥么,去都没去过,只怕更累。”说着捶了捶发酸的双腿,借机抻展一下,好似真的非常腿疼。

与郑守义、李承嗣等人相比张德是拘谨了些,可他脑水不缺,有自己的取舍。

他看得明白,朱友谦、韩进通说是降了,到底怎样谁说得清?就算真的移镇过去,镇压异己、减除刺头,都是劳心费力的苦差。

河中在朱梁治下,民生可能还好,那西昭义在韩进通这等混蛋手底,能是个什么鬼样子?难道他张某人过去还得费心劳力地改善民生?

嘿,李家兄弟没事儿喜欢下地,他老张可没有这个爱好。

夏绥就更不用说了。

经营山北,李家兄弟花了多少心力,张德可是瞧在眼里记在心上。

夏绥,那不就又是一个山北么?只不过是契丹换了党项。

实话说,张德将军是真累了,这种创业的事,真心不想再来一回。

既然张德如此坚持,李枢密也就不再勉强。“那成,说定了,就义武。”说妥了这事,却又道,“嗯,我还有个想法,正好今天咱俩聊聊。

你也是枢密副使不是。”

张德摆出洗耳恭听状,道:“请讲。”

李枢密连做几次深呼吸,又与张德碰了一碗柳烧,方道:“我想,以后咱这节度使五年一任,最多两任,以为定例。

任期届满,平庸者移镇,年高者致仕,有功者入朝为相。

你我不是外人,我也不必藏着掖着。

开国是早晚的事,而且,开国之初天下未定,武事最重。

可是,放眼天下,就如今这个劲头,我看短期未必能够平定四方。常年征战在所难免,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做好安排。

我可不想做个短命王朝,为人耻笑。

边将入相,老退少进,如此安排,老弟兄也好,新人也罢,都有个奔头。

人人满意或者不能,但大多数人应能接受。

比如若哪位弟兄还有雄心壮志,觉着留在塞内在中央屈了才,无妨”李老三大手一挥,“尽可出去开疆拓土,不论是草原,安西,岭南,去日南之南,打下吐蕃,灭了南诏,哪怕将天方都打下来,皆可。

这天下足够大,足够咱折腾,我听说,由此向东,在倭国再向东万里之外还有一片大天地。

有所成就,便是封土建国传之子孙亦可。

西周建国时不也就是一隅之地么?我看,真没必要在塞内自相残杀。

至于国号么,我想仍以唐为号。

我家乃宗室,阿爷念叨多几次什么汉有前后汉,唐亦可以有前后唐。

嘿,我也觉着挺好。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唐,多好听。”

对于开国,豹军上下其实都看在眼里,尤其这两年朱梁颓势渐显,内外早有预期,只是没有拿出来大张旗鼓地说罢了。就如今这个势头,哪怕不能一统江山,弄个南北朝难度不大。

张德不自觉就看向了边上的李洵,道:“那……

李枢密拉住他手,让他慢一步说,自道:“这份基业,是大兄带着你我打下来地。所以,这个天子,必是大兄所出。我想还是洵哥儿做天子比较好,我呢,做两任枢密使,其实就是宰相兼大将军,也是五年一任。

若身体不出问题,我争取干满十年。

但是两任之后,不论天下是否平定,我都不想干了。

太累,也太招人恨。

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后主刘禅未必记他的好。

霍光辅政挽大厦之将倾,却落了个身死族灭。

周公辅政七年归政,成王心尤不顺。

人心如此,奈何?

曹公有句话我以为是至理名言,务虚名而处实祸,绝不可取。

我这回是没办法,大兄受伤太过突然,完全没有准备。洵哥儿,咳,这份基业他还接不住。为了咱弟兄这份事业不出波折,也为了自家项上人头,这摄政王我干也就干了,洵哥儿爱怎么想怎么想吧。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视线,在李洵与李崇武之间来回变幻。

这一刻,张德暗暗庆幸自己当初的无所作为。

直接入塞接任节度使,或者去西边开拓新天地,李枢密开出的这几个条件都极有诚意。张德略想了片刻,道:“我就去义武吧。义贞、承嗣经营有年,底子厚啊。这几年打仗有点累,年纪也大了,既然那边事少,我就去歇两年嘛。”

李枢密闻说,道:“张兄,你千万别是误会了。

我是说杨师厚麻秆打狼两头怕,但这厮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大打他未必来,但是打成德刷刷经验,十有八九会有地。届时,义武就是首当其冲。

此外,亦不得不防这厮真哪天抽风,来捅咱一竿子。

那边可谓是千日防贼。当初郑老二为啥哭着闹着要走?宁可鸟不拉蛋的振武军都要去,就是太难受。

李承嗣干了这几年,也是被磨得没脾气,这也不想干了。”

不管李枢密如何劝说,张德不改初衷道:“那也比西昭义、河中强。至于夏绥么,去都没去过,只怕更累。”说着捶了捶发酸的双腿,借机抻展一下,好似真的非常腿疼。

与郑守义、李承嗣等人相比张德是拘谨了些,可他脑水不缺,有自己的取舍。

他看得明白,朱友谦、韩进通说是降了,到底怎样谁说得清?就算真的移镇过去,镇压异己、减除刺头,都是劳心费力的苦差。

河中在朱梁治下,民生可能还好,那西昭义在韩进通这等混蛋手底,能是个什么鬼样子?难道他张某人过去还得费心劳力地改善民生?

嘿,李家兄弟没事儿喜欢下地,他老张可没有这个爱好。

夏绥就更不用说了。

经营山北,李家兄弟花了多少心力,张德可是瞧在眼里记在心上。

夏绥,那不就又是一个山北么?只不过是契丹换了党项。

实话说,张德将军是真累了,这种创业的事,真心不想再来一回。

既然张德如此坚持,李枢密也就不再勉强。“那成,说定了,就义武。”说妥了这事,却又道,“嗯,我还有个想法,正好今天咱俩聊聊。

你也是枢密副使不是。”

张德摆出洗耳恭听状,道:“请讲。”

李枢密连做几次深呼吸,又与张德碰了一碗柳烧,方道:“我想,以后咱这节度使五年一任,最多两任,以为定例。

任期届满,平庸者移镇,年高者致仕,有功者入朝为相。

你我不是外人,我也不必藏着掖着。

开国是早晚的事,而且,开国之初天下未定,武事最重。

可是,放眼天下,就如今这个劲头,我看短期未必能够平定四方。常年征战在所难免,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做好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