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关灯
护眼
第357章 ,求学与往事(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大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长安城。

扶苏带着5个赵里学生,跟着他们身后的还有这些学生的家长,他们一行十余人来到这长安城当中。

看到这车水马龙的都城,赵里的村民有些拘谨,赵里虽然距离长安城不过几十里,但他们却很少来长安城,即便来了,也是半夜来到长安城的菜市,根本没有进入长安城的核心地区。

反倒是赵武等人好奇的打量长安城高大的建造,忙碌的人群,马车骆驼队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好奇心。

赵武惊叹道:“这就是长安城,好多人。”

扶苏笑道:“这里将会是你们人生新的起点。”

而后扶苏就带着赵里的村民继续前进。

“这里有骆驼!”

“那边有唱戏的,唱的是《天仙配》长安也太好了,不是节日也可以看戏。”

比起赵里村民担心被人看出是乡下人进城,他们的儿子往前不在意这些,看到任何新鲜的事情都要哇哇大叫。

最后所有人都围着一个糖果摊子前流口水。

赵武看着自己的父亲可怜兮兮道:“买点吧!”

“不年不节吃什么糖!”赵里的村民想要拉走自己的小孩。看到赵武拉着摊子不想走,他当即就把手举起来,要打人。

“你打吧!你打完了,等胡亥哥会回来了,我就叫他带我去南方,让你没有人养老送终。”

这话还真吓到赵武父亲了,虽然胡亥他们已经写信报平安,还说他们在会稽郡做下了好大事业,但赵里的村民还是心存疑虑。

想了想几个孩子的父亲还是给他们买了十钱的糖,分给他们解解馋。

而扶苏只是微笑的看着这一切。

而后扶苏带着他们来到一个写着柳市站的牌子下,没多久一辆两丈长的客车停在牌子下。

“客官要去哪?”

扶苏拱手行礼道:“我等要去长安第二十六中。”

这种现代化的名字当然是徐凡弄出来的,长安城几乎每个里坊都有中学,而这几年因为关中百姓富裕,他们舍得花钱让自己的小孩上学,这些父母带着自己的小孩来长安城求学。

于是长安城中学不断扩展,大大小小有有上百所,小学更是数不胜数,长安的适龄儿童几乎都上了小学。而长安也是徐凡确定了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城市。

当然也是因为求学的人大增,大汉的教育经费也是在不断扩大,不算学校的建设费,光支付给夫子的俸禄一万金,大汉朝廷的财政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大的教育投入。

所以比起几乎免费的小学,中学的学费就比较高,每年学费就有3000钱,只有关中中产以上的家族才能承受学费开支。

不过为了选拔人才,徐凡从自己的私库当中每年拿出1万金,用来资助那些学习好的贫困学生,每年大概可以资助3万贫穷的学子求学,主要资助的方向是关中和上郡等边郡贫困地区。

现在大汉的教育体系大致分三级,小学,中学,学府三级,体系还没有后世的正规,每级学完就可以就业。当然有家底的可以读中学,考学院。

这其中考学院对大汉的百姓来说不亚于另外一场科举考试,因为大汉朝廷每年都会招募大量的学院士子为汉吏,同时大汉上百个诸侯也会想办法招募他们。大汉的各官营工厂,私营的公司也需要这些人才。

毕竟开荒时期,农家,墨家士子都是他们诸侯国的支柱人才。所以考上学院,半只脚也算是踏上仕途。

现在大汉文明还处于大开拓时期,加之又处于产业链扩张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比暴秦时期多了10倍都不止。

现阶段任何一家学院的毕业生,都是被各方势力抢着要。即便是中学毕业,也能找到一份高薪白领的工作。

所以大汉有点能力的家庭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因为这种投入是真的可以看出产出和回报的。

他们投币上车之后,马车上的销售员笑看赵武等人道:“你们是想要去第二十六中求学学?”

赵武自豪道:“夫子说我们已经学完小学的学问了,可以读中学,考学院成为士人。”

销售员笑道:“没想到,你们还是小士子。”

“读书好,陛下就一直教导我们要学习,读完中学即便考不上学院也可以做账房,掌柜,每天只要拨弄手指就可以赚大钱,不像我等,每日风里来雨里去,赚的辛苦钱。”

赵武父亲道:“您是汉军的老兵吧?”

销售员自豪道:“某是大汉三年在九江郡参军的,当时某啥都不懂,就知道暴秦欺负人,陛下敢打秦人,某就参军报仇。而后一路跟着陛下杀到黄河,灭了蒙恬,杀进关中。”

扶苏听到蒙恬的名字内心一紧,即便他已经尽量忘记往事了,但再次听到蒙恬的名字他还是心如刀绞,大秦崩溃之势不可阻止,正是北疆军覆灭开始的。

赵武父亲拱手行礼道:“原来您还是六郡老兵,真失敬失敬。”

赵武的父亲。并不知道扶苏此时内心的想,他并没有国仇家恨之感。

对他来说,暴秦时期的天下才是真正的暗无天日,所以他对大秦没有任何留恋,自然也不会有心痛和国破家亡的感觉。

反而他成了大汉子民之后,可以吃饱饭,没有徭役,日子越过越好,即便是成为汉人不到5年时间,他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大汉子民。

销售员叹口气指着自己瘸的腿道:“只可惜在进攻函谷关的时候,某摔伤了腿,再也不能跑了,只能退役了。但天子没有放弃我等这些废人,在关中弄给农场养活我们,而后又给我们弄了一个客车车夫的职位。”

销售员为自己的军旅生涯感到惋惜,要不是受伤,他此时应该是汉军的军官,继续为陛下效命。

赵武父亲有的激动问道:“您见过天子吗?”

大汉获得天下之后,赵里百姓几乎每年生活品质都会上一个台阶,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子带来的,所以赵武父亲对天子尊敬之情是可想而知。天子对他而言,就和神灵一般。

这种情况不是在赵里一地,而是整个天下百姓都是如此看待徐凡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差,百姓心知肚明。

徐凡是这几百年来,第一个让他们吃饱饭的天子,也是第一个免除他们徭役的天子,更是第一个结束战乱的天子。

天下的百姓都认为他们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拜当今天子所赐。

销售员自傲道:“自然见过,天子因为是夫子出身,最爱教书育人,天子还给某上过课,最喜欢我们叫他夫子,说某是天子门生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在赶马车的车夫听到这话嘲讽道:“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天子门生,但凡你能学全常用三千字,也不至于在这里当一个车夫。”

售票员怒道:“你好到哪里去,不一样大字不识一箩筐,不一样也在这里做车夫。”

“但某不会说自己是天子门生。”

售票员叹口气道:“某不是读书的料,这书本上的字,硬塞都塞不进脑子里。伱们可不要学某。”

大汉还是更加相信自己的老兵,但凡能通读文字,有的本事的都会招募成为汉吏,或者是成为官营作坊的管事。他是没有机会了,以后只能看他家的小子了。

而后他摸摸赵武的头说道:“天子最喜欢教导你们这些学生了,你一定要考上长安的中学,说不定你有幸被天子教导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