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又重活一回

关灯
护眼
筹备了(1 / 1)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我们四人围绕着,如何招工,找临时办公的地点等等,这些关于开场之前的所有相关步骤,大家集思广益的反反复复的讨论,推翻,在修改,终于确定了最优的方案。 当初开这个工厂初衷,主要是解决照顾家属院的军属们工作问题,给家属们找个活,让部队的困难家庭以及烈士遗孀和残疾军人,每个月有份工资,端上铁饭碗。 增加的微薄收入,不至于让有功人员生活拮据,甚至于最后生活困苦,用部队上学的本事,走上歪路,在社会上打打杀杀,给平民老百姓和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 我们也要考虑,军属们的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文化,比如春芳姐。 招工有三种来源,2是给与周边农村适量名额,3是社会上的待业青年。 我们都明白,生产蚊香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手脚利索不耽误生产任务,满足工厂要求就能当工人。 领导岗位要求高无上限,至少高中文化以上,大学文凭优先录取,男女不限,五官端正,四十岁以下,所有符合条件的员工通过考试,大家公平竞争,结果全看大家的能力,当然干部和工人的要考的试卷内容是两套卷子,考试的时间不一样。 工厂稳步向前推进,招生简章提前张贴在部队的公布栏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公布栏前围的水泄不通。 “你看了吗,厂子可算是开始招人了。” “可不吗?消息刚一出来,我就通知我娘家了,这不招工的布告一贴出来,我等会给我妈她们打电话,招工千万不能错过了。” “大姐,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打电话。” 招工的布告一发布,大家议论纷纷,打破了大院的平静,消息灵通的早到一步挤到前面,着急的看着招工的条条框框,认识的人还互相交流。 奔走相告看过布告后逆着人流反向挤出人群,急匆匆奔向四面八方,先人一步的通知亲朋好友,生怕晚了没报上名。 师长家的何姐,听见我们要在海城办厂,一开始就走上层路线,耐心等到政子来后,请我们和政子吃了饭,在饭桌上把自己儿子介绍给政子,总体意思要政子提携一下儿子,让儿子有份工作,儿子有了工资,能独立养家,做大人的会倍感欣慰。 政子筹备工厂刚好面临着千头万绪,一个人分身乏术,在首都的公司里还有人帮衬。 在部队,因为有部队的因素,身边跟着一大群人不大好看,虽然有潘圆的忙前忙后,首先潘圆自己接触商业的时间也不长,还在学习阶段,分忧得作用也不大。 何姐家的儿子通过一顿饭的交谈,谈吐幽默,应对自如,言之有物,政子初步接触,没有高干子弟傲慢,人话还是听的进去,基本得到政子的认可。 刚出校门的学生,不可能处理问题面面俱到,免不了有个经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招了师长的儿子,对这个厂还有隐形的好处。 离开师长家前,政子告诉何姐她们,让何姐的儿子,明天向政子报道,今后就跟在政子的身边了。 政子招了副手以后,带着师长的儿子,在部队里进进出出,进度肉眼可见的加速,以前一项决议要拖个几天,才能通过,这时在提出意见,拖拖拉拉的现象不见了,领导们的效率雷厉风行起来,之前的官僚主义作风,就像从没发生过一样,政子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这领导家的儿子作用显而易见发挥效用。 其他领导,看师长家的儿子在政子身后跟进跟出,通过何姐的引荐,把家里不争气的兔崽子们提溜到政子面前,也想孩子们

涨涨见识,省的在家游手好闲,在外给家里惹是生非。 政子跟老公讲大院的军二代们,家长想让政子都收下,老公权衡利弊,建议政子都收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政子收之前,跟领导们约法三章,还申明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后军二代再来就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进厂。 招工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周边几个村子得到消息还算快,几个生产队的村长,找到在外居住的政子打听情况。 政子带着人进出部队,每次都要检查证件,政子嫌麻烦,干脆在外面花钱,租住在村里,租住的村里知道政子他们租房要干啥,特意给他们腾出来独立小院,和老乡不相互打扰。 政子带着二代们,在村子里办公,厂子建起来前,这就是厂部临时办公室,所有指令都从这个简陋的小院发出。 小院房间不多,老公先介绍了两个战场致残的退伍兵过来,只缺胳膊少腿不影响晚上看门,潘圆和二代们白天在场部办公,晚上还回大院睡觉。 政子把行李搬到小院,扎根小院和俩退伍兵值班看守,伙食由春芳提供,眼见架子搭起来了,建厂稳步开展起来了,我也没时间在关注政子他们。 开学的时间到了,我慎重考虑还是把儿子们送到托儿所,爷爷和大美俩人,照顾三个精力旺盛的幼儿,身体吃不消,爷爷又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三宝在前面跑,爷爷都跟不上。 再说我刚到一个新地方,熟悉环境都要一段时间,和同事相处也是一门学问。 早上早早就起来,没有向以前一样睡到晚起,今早儿子们要上托儿所了,我不想错过第一次亲自送儿子上学权力。 我蹑手蹑脚的走进儿子们的房间,轻轻的推开门,没发出一声响动,三张床上躺着睡得香喷喷的像小猪一样的儿子们,打着小呼噜,脸上带着笑,一定是做着美梦,美着呢。 我挨个亲着,抚摸着儿子们软乎乎的笑脸,本来平常他们这时候也差不多要醒了,今天只是增加了我的叫醒服务。 “妈妈,”大宝被我吵醒,揉着眼睛不敢置信的向我撒娇,通常情况大宝他们醒了,我还在睡懒觉。 “宝,快起来,大胖,美美,在托儿所等着你们呢。” 我拉起大宝,全身摩挲一遍,让大宝醒醒神,二宝,小宝,听见我和大宝的说话声,一个猛子爬起床,来到大宝的床上,扑到我的背上和怀里,嘴里喊着我。 “妈妈,妈妈” “妈妈,” “哎,醒了,衣服拿来,妈妈给你们穿上,”当天早上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找出来放在显眼易拿的地方,让他们随手就能拿到。 从他们能自己穿衣服就开始执行,半年下来从没有出现差错,没让我们大人操半点心。 刚开始时我还有点担心,我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但我在的那个世界,一个孩子,由四个,六个,甚至更多人围着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像皇帝一样对待。 孩子小的时候,每天从一睁眼起床开始,忙忙碌碌天天没有个规划,弄得我身心俱疲像个黄脸婆一样,那段时间我被摧残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老公看了我的身体情况,心疼我为了减轻我的家务,毅然接过照顾儿子们的重任,像训练士兵一样训练,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儿子们早起晚睡有了规律,我也从繁杂的家务漩涡里脱离出来,育儿日子渐渐有了乐趣。 老公打下的

坚实基础我们全家收益,孩子们也非常懂事,没有给我们闹一点幺蛾子。 “妈妈,我要带饼干。” “妈妈,您早点来接我。” “妈妈,” 自从决定送儿子们去托儿所,我就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和春芳打听大院里有谁的孩子,和大宝他们同岁,让春芳把我介绍给她们,两家的小孩能再去托儿所之前,能玩起来,省的在托儿所里儿子们见了小朋友们陌生,在一个陌生环境里害怕。 还带着大宝他们去托儿所上了几天课,让儿子们熟悉以后在托儿所每天的流程。 刚去时,儿子们还有点拘谨,靠在我腿边,眼里透着茫然不知,还是老师带着他们和全班的小朋友拉着手做了游戏,唱了歌,一点点融入集体,于小朋友们逐渐靠近,和我却拉大距离,直到投入大家的怀抱,忘记了我的存在。 我不是只去一天,而是一天时长逐渐延长,新交妈妈们见我效果显著,也跟着我一起,让家里的儿子和女儿,跟着大宝他们一样,让孩子们适应离开父母亲人的恐惧和不安。 我耐心的等着大宝他们穿着整齐,打理好内务,和他们刷牙洗脸,安坐桌边吃早饭。 早上天气晴朗,碧蓝的天空无云,天好人也心情好,我带着儿子们和其他家长小朋友们会合,向着托儿所出发。 “大宝,我妈妈给我扎了好看的辫子。” “二宝,大胖昨天说给我们带糖吃。” “小宝,玩具我们一起玩。” 小姑娘,小小子砰砰跳跳的说着他们的话题和烦恼,一点小事在小孩面前比天大。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书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