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穿越齐朝,分家后让你们高攀不起

关灯
护眼
第306章 驴不喝水,也不能强按头(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其实陆家陆老夫人内心还是更中意贺宣这边,毕竟作为母亲来看,女儿嫁到贺家,上面没有长辈,自己当家做主,夫妻两个相处自在,日子过得舒服。

贺宣是个潜力股,自身虽然能干,但目前官位低,女儿算是低嫁,嫁过来不得捧着,这种日子过得实惠。

可贺宣这边迟迟没有消息,那边陆将军(也就是袭爵的儿子)觉得过来提亲的张家也不错。

张家胜在有人在朝堂,直接就能提供助力,好帮儿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比起贺宣这种还要自己帮扶的更得力些,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张家更积极些,通过双方安排,让陆家小姐偶遇了张公子一面,见女儿不反对,陆老夫人也就同意了。

贺宣不知道其中内情,不然还得去谢谢张晃。

是的,就是这么凑巧,跟陆家人提亲的张公子,就是张晃。

张晃的身份在京城还是有些诟病,虽然记在嫡母名下,但是知根知底的谁不清楚,这种嫁进来面对两个婆婆的儿媳,左右为难,最难做人。

而且张家人眼光还不低,差不多条件人家的庶女看都不看。

张晃想着用自己的婚事,找个靠谱的岳家,最好跟嫡母一样,家中有爵位,朝堂上能使得上力。

可这种事情不是光想就能有的,京城有爵位的人家,看不上张家,找来找去,就去陆家提亲了。

陆家小姐,本就是陆老夫人的幼女,在边境的时候,因为战事爆发,陆老夫人知道武将家眷的辛苦,不愿女儿嫁到武将家,想着给找个读书人。

正挑着合适人选,陆将军就没了,守孝花了一年,来到京城,刚出了孝期,碍于自家在京城没多少底蕴,也没几个合适的人选。

还得花时间去交际,参加各种宴会。

挑中贺宣,也是去了解过的,一来跟陆家这边有些往来,要不是陆枫亲事已经定了,陆老夫人其实更中意陆枫,可惜下手晚了。

二来从别人嘴里听说,贺宣攀上了安国公府,这可是京城顶级世家,要是能搭上关系,人家随便一句话,陆将军在朝堂上就不再是边缘人物。

可惜,贺宣这边迟迟不给答复,女方要矜持,不好催促上赶着,没成想就出来个比贺宣家世还好些的张晃。

让下人去张家打听情况,说的也都是好话,年纪轻轻就有功名,待人大方,长相俊秀...

陆老夫人一片慈母心,让儿子去了解下张晃是不是真的有文采,陆将军是个武将,还是个学习不怎么样的武将,哪里懂得这些。

觉得张晃这些之乎者也都能说的上来,就觉得是真材实料,而且为人确实不错,喝酒一点都不扭捏,跟自己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礼数周全,回来就说了不少好话,直把对方当成自己未来妹夫。

两家人很快定了亲,婚期安排在明年。

贺宣这边休沐忙着做模型,平日里在书院用功,闲暇就抄书。

因为天气原因,骑马射箭这两门课都取消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不五时,下场雨,雨下完,温度就降上几度,贺宣连洗脸的水都换成热水,让杂役每天给自己打上两壶热水备用。

上课的时候,写字,磨出来的墨水都有些凝滞,过段时日,滴水成冰,写字才熬人呢,哪怕手上不冷,都得带个暖炉放在砚台边上免得墨汁冻住了。

贺宣还是有些不习惯京城的天气,在东昌府的时候,十二月才会结冰,而且也是薄冰。

这边,十月底就有霜冻,凉水放在屋外一晚上,早上就冻住了,不是一层冰,而是整块都冻得结结实实。

书院也准备放假了,毕竟没有火炕,学子们只能烧炭盆,坚持不了多久。

先生们开始出卷子,准备年底的考核。

拜师后,贺宣偶尔能从师傅这边提前听到些书院的内部消息,比如准备哪天考核,书院放假多久,诸如此类。

确定最迟冬月中旬放假,就让小竹他们去问问有没有船只到东昌府,要是没有的话只能坐到附近,再转陆路。

家里也要做安排,自己不在京城过年,就要把东西提前准备起来,该交代的事情交代下去。

哪些人手跟自己回去,贺宣也没想好,让杨管事来城里,一起商议。

趁着三哥还没回来,抓紧时间摆弄模型,底层是一大块陶板,这是特别定制,不仅要大,还不能太重。

找了个晒干的老树根,底部用胶粘牢,这就是大赢家第一版,桃花岛中的桃树。

中间铺上石子,泥沙,再用木板一块块做出格子,栅栏,围起来就像是一座小岛。

这还只是雏形,老树根上面要安装一株假花,树枝的任务已经交给小竹,要求做的形象,逼真。

贺青小秋他们负责打下手,并且去寻找合适的花草,最后要用来装饰,移栽到这个小岛上。

贺宣的要求是好养活,耐寒,还要大小合适。

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也可以用一些假花草。

中间这颗桃花树的花瓣,贺宣已经准备好材料了。

忙活出一身泥,杨管事到了。

贺宣去正院说事,顺便换身衣裳,免得待会儿三哥回来,被他发现了。

还没等告知老杨,商量回程人手的事情,杨管事这边先有要事禀报。

之前贺宣让老杨留意庄子里,单身青年的婚嫁,马勇成亲之后,高卫也有了动静,而且看上的还是庄子里的女眷。

“高卫说想娶小的儿媳,李氏。”

杨管事一家当时被发卖的时候,就只剩下这几口人,稳定下来之后,杨管事也去城里牙行找过家人,但是都没消息。

当初的案子牵涉多户人家,有些反抗的直接就砍了,还有不少奴仆被卖去外地,有名有姓的官眷尚且生死难料,何况老杨的两个儿子只是下人。

老杨内心也明白,自家两个儿子要是能回来,这一年多的时间,早就回来了,这会儿都回不来,怕是难说了。

留下孙辈两人,还要靠儿媳帮着抚养,一开始,高卫提出娶杨李氏,杨管事心里是不愿意的。

不能说对错,立场不同,人总要为自己和儿孙考虑的更多些。

杨李氏做为儿媳算得上有情有义,当初这么难,都护住了一双孙儿,她还这么年轻,守一辈子寡,也不容易。

可转念一想,自己孙儿才四岁,等自己年纪再大些,干不动了,孙儿孙女可怎么办?这是自己两个儿子留下的血脉。

后来,高卫表明自己娶了李氏,愿意照顾两个孩子,如果杨管事不嫌弃,自己还能帮着养老。

这样一来,杨管事的不情愿就消散了七八分。

让小兰问清楚李氏的心意,把话都说开了以后,杨管事对于嫁儿媳这事就不抵触。

按高卫的说法来,就不是嫁儿媳,而是嫁女儿,自己就当多了个女婿,这女婿还愿意给自己养老,多好的事啊,反而帮着来说明缘由。

既然三人都说好了,贺宣愿意成人之美。

让杨管事抓紧安排婚事,待遇也是一样的。

“东跨院有了两对夫妻,罗家旺还没动静?”

“这个,罗管事说不愿成亲,如果公子答应,他就一直在庄子里干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