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贞观泥石流

关灯
护眼
第九十八章 倒霉的邬可澜(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感谢书友20180508231609474打赏老书《贞观匹夫》。)

    单枪匹马入河州,房俊的速度,当然比孙伏伽他们快得多。

    一人二马,轮流换乘,房俊也很卖力。

    蟊贼什么的,房俊从来就不怕。

    论武艺,他也是一把好手,    输给白雨棠……非战之罪。

    不是房俊无能,实在是白雨棠太强了。

    悄然拜见柴令武,房俊的姿势放得很低。

    柴令武品了一口趋于常规化的茶汤,微微疑惑。

    房乔持身甚正,夫人卢氏醋意大了点儿,也颇贤惠,房俊的长兄房遗直立身也正,应该不会牵扯其中吧?

    “不瞒柴二郎,    此次前来,是受挚友之托,恳请柴二郎高抬贵手,断了此事。”房俊心急火燎地饮了一口茶汤,全然顾不得太烫。

    “房二郎想必也知道,此事干系何等重大。大唐不许兵甲、生铁入敌对的番邦,这是国策,便是房仆射也不可能反对。”

    “每一斤生铁流入吐谷浑,都会被吐谷浑炼制成兵器,侵我大唐疆域,杀大唐子民,掳大唐百姓。鄯州之战,除了府兵、辅兵、弓马手、衙役、不良人、游侠儿,还有许多周围的百姓赶来协助,其中还有不少婆姨。”

    “论打仗,    他们可能弱了点,    可救死扶伤、收拾战利品、堆砌京观、挖掘壕沟,    他们从未退缩,哪怕是点灯连夜挖掘也在所不辞。”

    “因为,    每年吐谷浑的入侵,对他们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宁愿拼上一条命,他们也要来助战。”

    柴令武的语气平静而坚决。

    原则上的事,柴令武绝对不可能松口,不要说是关系尚浅的房俊,就是面对高文敏也坚决回拒。

    房俊垂头丧气地叹了口气,饮尽茶汤。

    尽人事,听天命。

    其实在出长安之前,他已经知道是这结果了。

    可惜,与他交情甚笃的尚书右丞宇文节,这次怕要跟着家族吃挂落了。

    宇文阀的小崽子们,还在无法无天,不知道这世道早就不是他们宇文家族说了算的吗?

    走私生铁,一向是宇文阀的作风,隋朝时的宇文化及如此,现在的宇文阀还是如此,一点长进没有!

    要知道,大唐的门阀世家早就换了许多家,宇文阀,连称阀都极其勉强了啊!

    柴令武饮尽这茶汤,对阿融微微点头:“隐隐有返璞归真之意,大有长进。”

    阿融瞬间乐得傻笑。

    哈哈,素来挑剔的二公子,终于认可我的茶艺了!

    尽管房俊有些没原则,柴令武却无法生出恶感。

    不管他口中的挚友是不是狐朋狗友,至少房俊这个人,能交往。

    “白雨棠,你想法安置一下房二公子,等朝廷的人到了之后,你带他悄悄离开枹罕城,不要与朝廷的人撞上。”

    柴令武的安排满是善意。

    房俊在这里被人看到的话,很容易成为房乔在朝堂上被人攻击的把柄。

    无论是不是身为说客,只要出现了,你就说不清道不楚。

    房俊自然明白这一节,无声地对柴令武叉手,随着白雨棠下去了。

    身为枹罕县本地人的白雨棠,对于这些街头巷尾的事,是极为熟悉的。

    ……

    三百右武卫军士护送着大理寺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枹罕城时,河州牢狱的陈梵昌已经躲过了第六次死劫。

    早就得到柴令武授意的宣胡,迫不及待地将人犯带尸体全部交出,宣称州狱的一堵墙年久失修,渐渐坍塌,需要修缮了,果断不肯再与这麻烦接触。

    你说州狱没有要坍塌的墙?

    这个简单,回去就抡大锤来两下,或者请白雨棠给两椎。

    白雨棠拆迁,大椎八十。

    孙伏伽也不挑剔,借了枹罕县狱开始审理。

    陈梵昌早就被吓坏了,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部说了出来。

    “都是岷州那些豪强勾引小人的啊!小人本欲不从,奈何他们给的太多了……”

    “生铁的来源,小人确实无从知晓啊!只知道运来的方向是岷州。”

    “如何与各里正、村正勾兑,这也是他们教唆的啊!”

    “小人只是一时糊涂啊!”

    孙伏伽待大理寺老吏记录完了之后,无奈地一笑。

    没有太大的价值。

    早就知道是这结果了,陈梵昌不过是喽啰之下的喽啰,恐怕连他的上头都未必能接触到真正的主家。

    这个杀头的买卖,早有了众多鲜血淋漓的教训,也早就形成了一套规避风险的办法,往往抓了穿草鞋的、跑了穿皮靴的。

    陈梵昌供认出来的上线,最多是个泼皮、游侠儿,还是路死沟埋那种。

    上线的上头,能扯到几个岷州豪强。

    也就到此为止了。

    追溯查案不是不行,但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

    三磨两不磨,黄花菜都凉了啊!

    审过了陈梵昌,那些比他更喽啰的人物,委实没必要浪费精力了。

    但是,刑狱之事,首在证据,万一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偏偏吃了个大瓜呢?

    赶来的枹罕县令邬可澜忍不住挑起了大拇指:“侍郎果然认真,下官还得学学这手法。”

    谷携这不是马屁,此时地方上的断案,不是那么严谨,冤判、误判的事免不了,所以才有李世民令地方将死囚送大理寺重审的事情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