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少姝的山水

关灯
护眼
第24章 做梦那些事儿(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卫铄颔首,仿佛正中下怀:“此言有理,少姝姐姐出身于人物品评的名门世家,若敢再说练不好字,我们说什么都不会信呢!”

少怔一时语塞,接着整个面容都明媚生动起来:“多亏了卫妹妹指点,我才能领悟到这层,还有,象形之道,非只求形似,而更在神似。”

“横竖撇捺,如人生一程一境,蜿蜒起伏,高低升落,用心体认自有融会。”卫铄言罢,与心意相通的少姝相视而笑。

那边青凤姐弟却为了为了谁先用“紫毫”笔闹开别扭了。

少姝看来是惯常解决此类棘手的事,她立马支招:“有什么好抢的,用‘顶楼楼’比比看,谁胜了谁先用呗!”

(介休几乎已失传的“顶楼楼”儿童游戏:推一人为“老母”,伸开右手,其它参加游戏的儿童伸出食指放在老母手心中,集体唱歌,当唱到

"一把锁子锁住

"时,未逃脱成功被握在手心的人就输了,负责去追其他儿童,被逮住者替代老母,其他儿童依样游戏,也有纯粹玩唱歌的“捉逃”环节的,那就是轮流当“老母”了,记忆中,大人们经常用这个游戏逗孩子们玩耍,一玩就能玩上大半天。儿歌中多为方言,“麻麻”是馒头的意思,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最早称为“蒸饼”;“猴圪蚤”:方言里“跳蚤”读“圪蚤”,此词多见于南北方的晋语、闽南语等。山西方言属于晋语,其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晋语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晋语起源于秦晋方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晋语起源于赵魏方言,晋语区是中国唐诗重要产区,晋语基本能合平仄格律,儿歌念起来也是掷地有声。)

姐弟俩均无异议,旋即抖开架势。

“一回决输赢!”

“耍赖的是小狗!”

只见青凤摊开了右手掌,五指微微地蜷曲,蓄势待发。

孝儿则谨小慎微地伸出食指,以指尖轻轻地点在姐姐的掌心,随时准备抽离的样子。

两人四目相对,同声念出一首歌谣来:“顶,顶,顶楼楼;三升麻麻捉毛猴;不捉大,不捉小;捉住一颗猴圪蚤;东笊篱,西笊篱,一把锁子锁住!”

歌谣唱到最后的一瞬,青凤迅捷收网,可惜那孝儿滑不溜手,差一点点,没捉住他。

“我赢啦,我赢啦!”孝儿兴奋兴奋地嚷嚷着,将案上的兔毫笔如珠如宝地捧在手中。

盯着一脸美气的弟弟,青凤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好笑,嘴上却不饶人:“雕虫小巧罢了,得意成那样,用得时候当心些,别把少姝姐姐的笔弄坏了。”

另一边的卫铄已然笑得不行了,少姝三人都匪夷所思地看住她。

卫铄两手乱晃,一边忍着笑坐好,一边还试图发问:“这歌谣是哪里出来的,怎么这么逗哇?上楼捉猴儿,一会儿笊篱,一会儿锁子,完全扯不上关系嘛!”

“卫姑娘一说,确实有点咄咄怪事的感觉。”青凤歪着头想开了,“兴许头一个唱的人是捉过猴子的也说不定。”

“莫非是说玩童们都像毛猴儿一样难捉?”孝儿道,“少姝姐姐平日里最喜欢的‘打比方’!”

“不过,笊篱是用来捞锅里乐西的,用它来捉猴子么,啧啧……只能还是奇谈怪论。”少姝摸着下巴,还是觉得很难理解。

“兴许,是梦里的事儿,”卫铄一拍脑门,断言道,“少姝姐姐不都是在梦里飞天的么?”

青凤和孝儿霎那间噤声,他们狐疑地望向少姝,不晓得她与卫铄说过些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