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六十六章 ——西北之行(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太孙,你说我家那兄长是不是喝多了,他闲得没事儿让我这纨绔子弟去什么廷尉府?”

“不知道....不过你还是莫要叫孤太孙的好。

如今孤和你身边的这仆从一样,都是你刘宅里面的仆从书童。”

“太孙怎的这么认真....”

“不是认真,是孤觉得这一次的出行恐怕有什么危险,太孙容易死,书童...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你替孤去死!”

“......”刘陶看着自己面前的太孙刘程,那脸皮也是止不住的颤抖了起来,“太孙你这般说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毕竟这是陛下的命令,而且咱们去的是廷尉府...又不是什么刀山火海的,太孙你怕个什么?

只不过这话说回来了....你看看廷尉府那什么...那董宏他是不是有点什么毛病,哪有第一天进入廷尉府,这规矩还没弄明白呢,就被派到雍凉公干的?

这...他们是不是嫉妒你家少爷我的绝世容颜?”

此时,在前往雍凉之地的官道上,两匹足以识途的老马正驮着一主一仆还有一稚童三个年轻人朝着西北的方向而去。

其中一个穿着华丽服饰,却又和碎嘴子一样的年轻人自然就是那大汉京兆尹的亲弟弟,号称京师活阎王的刘陶了。

至于他身边的,除了那稚童太孙之外,则是杨家的家仆,祖上数代都是伺候杨家的忠仆杨铁。

自幼就是一个字儿都不认识,却学了一身好本事,虽然不敢说什么横推三山倒拔五岳,但这一身武力就算是放在军伍之中也最起码能够坚持一时半刻再被人捅死...

而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刘陶在自己老爷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进入那廷尉府担任官职。

有了那位陛下的恩荫旨意,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刘陶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在那廷尉府会不会受到什么苛待,或者说被人故意找茬..

总之,他已经想好了许许多多的可能,然后还将自己前世记忆之中的那些属于什么权谋宫斗一类的小说电视剧也全都回忆了一遍。

最终他终于鼓起了自己的勇气走进了那廷尉府的府衙之中。

但和他预料之中的完全不同,整个廷尉府之中上至那廷尉府卿董宏,下至廷尉府的诸多官吏甚至是仆从们,都算得上是非常忙碌了。

那来来回回奔跑的身形,无不是在告诉刘陶,这活儿不是那么的好干....

“你初来乍到,如今我廷尉府也没有人再带着你教导什么规矩。

正好这朝廷有些命令要送往雍凉之地,而那雍凉之地也恰好有一个案子送到了我廷尉府希望我等来给一个章程出来。

你来得正好,这件事情就你去吧!”

那廷尉府卿董宏在见到了刘陶之后直接给刘陶来了这么一句,一下子让这初来乍到的刘陶都愣在了原地。

不过那刘陶也是个聪明人,看到这个情况之后也是想都不想立刻躬身行礼,然后二话不说就开始回家收拾行囊。

当他兄长刘寓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大吃了一惊,甚至还专门杀回去了问了问他。

“吾儿当真舍得离开这京都繁华之地?”

“不舍得,但是再继续待下去,我怕哪天死在廷尉府!”

“那西北苦寒...”

“好歹没人总想害我!”

刘陶留下了这两句回答之后,便直接将打点好的行囊直接扛在了肩上,顺带招了一匹老马还有大量的钱财。

出门在外可以不带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不带钱!

这规矩他还是很清楚的。

而刘寓看着那第一次出门的亲弟弟,虽然自家的这个儿子兴致勃勃的,不过最终还是选择给他找了一个随从护卫。

算是勉强让自己安心下来吧。

当然,也是因为这一次还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跟着,虽然不明白那位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过....现在既然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自然也不能就这么当作不知道才是。

这一路上刘陶并没有太多的出行经验,不过好在那杨铁也绝对算是杨家的忠仆,从小养在杨家不说,更是常年在外面跟着那商队往返多地。

算是经验相当老到的一个家伙了。

有了那忠仆杨铁的帮助之后,那刘陶和刘程两个小家伙这一路上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去了。

足足一个多月之后,两人才算是正式出了潼关进入了那雍凉的地界儿,而也就是这一刻刘陶领悟到了什么叫做苦寒之地。

这刚刚过关之后,景色气候还算是勉强称得上是正常,可随着他们继续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这气候也越来越恶劣。

到了后面,那更是几乎黄沙漫天,风沙不断。

用羊皮袄子将自己的面目彻底围住,只留下了一个缝隙让眯起来的眼睛可以看着前面的道路。

嘴巴不敢随意地张开,否则就会吃下一口的风沙。

那身上的衣袍更是如此,风沙让他们狼狈不堪,让他们的衣服里面仿佛都是沙土在覆盖,让刘陶的身体难受极了。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西北之地的一座叫昌黎县的小县城。

具体的案卷那廷尉府廷尉董宏并没有给刘陶,而是让他去了之后直接找到当地的县令仔细询问。

当然,还要让他仔细查询此事。

为此,刘陶也是一脸的迷糊,不知道这董宏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么折腾下去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太孙对此也是满腹怨气,总觉得这董宏对那刘陶太过于轻视了倒是无所谓的,可自己凭啥也得跟着受这份儿罪?

这简直就是太欺负人了!

对此,刘陶反倒朝着对方安慰了起来。

“谁让人家是廷尉府的廷尉呢,咱们既然在廷尉府任职,在人家的眼皮子下面,自然是要守着人家的规矩才是。

这昌黎县不大,平素里偷鸡摸狗的事情倒也还算是不少,但若是能够惊动廷尉府,并且让廷尉府亲自派人下来查探的....

杨铁!”

“诺!”

“你先去打听打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县里面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儿?”

“诺!”

看着那躬身领命之后直接飞奔而去的仆从,这刘陶的呼吸也是慢慢变得沉重了起来。

他不是傻子,他虽然不知道刘寓的葫芦里面到底是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董宏到底想要对自己做些什么,又为什么非要让自己来这里。

但他很清楚,那董宏的确是位高权重,但那也是对于别人来说的。

而对于他....这董宏也不过只是廷尉府的一个廷尉罢了,自家兄长还是京兆尹呢。

如今朝廷已经取缔了司隶校尉,这京兆尹就是当年的司隶校尉,真要是吵起来了...他兄长可不会怕什么小小的廷尉!

就算是他想要公报私仇,他也不会做出什么愚蠢的事情,自家的那位兄长一定会一天十二个时辰死死盯着他。

直到自己离开自家那位老爷子都没有做出什么动作,那就说明这西北的事情他知道。

而且...还是一件的确需要廷尉府出手的事情。

“这事儿....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此时的刘陶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线索都罗列了出来,看着自己面前的布帛忍不住摸索起了自己的下巴。

眼神之中也是开始了闪烁....

而半天之后,直到那太阳都落下山去之后,那仆从杨铁才带着一脸诡异的神色回到了刘陶和刘程两个人的身边。

“公子...这件事情...的确是有些麻烦的...”

杨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铁青之色了,甚至可以说脸上已经是非常难看了!

“怎么,难不成是这小小的昌黎县之中还有贪官污吏逼迫百姓,迫害...”

“若真是如此,那倒是还好了!”脸上已经变成了猪肝色的杨铁直接将手中的布帛交给了面前的刘陶,“还请公子自己看一看吧...”

看着杨铁这么一副模样,刘陶的这脸色也是忍不住皱了起来,带着几分好奇,几分犹豫的将那布帛拿了过来,然后缓缓打开...

“嘶........这简直是胡来,这昌黎县的官员是疯了么?”

这布帛之中说得就是这昌黎县如今天大的事情,或者说是值得他们廷尉府来处理的事情。

刘陶在看到这一幕之后甚至都感到这是不是朝廷上下的官员的脑袋都被驴踢了,怎么就能够有人说出这种屁话。

竟然还能够通过,甚至试行!

“立刻去府衙...立刻去!”刘陶此时也是等不得了,他觉得自己是有必要去会一会这昌黎县的府衙官员们了。

这东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昌黎县的府衙并不豪华,甚至看上去还有些简陋,毕竟这西北之地本就算是苦寒,气候恶劣导致了这地方异常的贫困。

和西南群山都有一拼了已经。

在这种地方的府衙,就算是再如何修缮也是不会与豪华沾边的,更何况这昌黎县...还不是一个喜欢修缮府衙的人。

“看这府衙,这县令倒也不算是个恶人,只不过这恶政...他们怎么就下得去手!”

这种事情稍有不慎就会伤人性命,就算是轻了那也是去了半条命。

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不引起民变?

若是朝中当真有这等奏疏出现,倒也是能够让刘陶理解为何廷尉府要派人来这种地方待着了。

恐怕后面不仅仅是廷尉府...就连那三法司甚至御史台上面的人,以及这禁军还有州郡府衙的人都得聚集在这里。

名刺已经递了过去,刘陶这个人什么毛病都有,但就是一点没有。

那就是他从来不做脱了裤子放屁这种破事儿。

什么深入民间,便衣查访...他从小在那个圈子里面长大,太清楚这里面的破事儿了,除了某些极为特殊的情况。

就算是他爹今天上午在东头屋多放了几个屁,那不到下午这厨房里所有的萝卜都得喂了狗。

他是堂堂正正来这里办差的,不是来这里找麻烦的,装什么犊子?

随着名刺的送进去,不过片刻功夫一名年轻的文士就带着这昌黎县上下官员来到了刘陶的面前朝着其躬身行礼。

“昌黎县令来忠,拜见上使!”

“来忠...”刘陶本想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就进去的,但刚刚走了两步突然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

“上使...”

“来忠...你家门如何?”刘陶想了半天没想起这来忠是谁,但是这个姓氏可是了不得的,天底下也没有几个姓这个的。

而且...这个家门...不好对付啊。

因此他总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但就是想不起来了。

不过好在这家伙脸皮够厚。

既然想不起来,那就直接问就是了。

而那来忠也的确是如同这萧谷所想的那样,不是什么普通贫寒之人,而是正经儿的豪门出身。

“家父名讳敏!”

“来敏...来敏?”刘陶看着面前的来忠,脸皮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荆湖学派的那位...”

“家父当年的确是因为先帝的原因,离开了益州然后四处求学问道,最终在在荆湖一带教学,说起来...倒也的确是有些名声..”

“你爹那叫有些名声吗?那叫创始人...”刘陶的脸皮抖动的更加离开了,看着那来忠也是忍不住客气了起来。

这真是没办法的,他刘陶的爹和兄长是朝中重臣,但看到了来忠的亲爹来敏也还得客客气气的。

这倒不是说来敏是朝中的什么人,而是说人家乃是正经儿的名士,不是吹出来的那种,人家是一手创立了荆湖学派的几个人之一。

来氏一族本就是大汉的名门望族,而那来敏又是嫡系,当年是益州了不得的存在,不过后来先帝夺取益州之后,因为诸多原因曾经召集了益州和不少从其他地方逃到益州的名士。

其中就有来敏,并且还和他们洽谈了许久许久。

当年先帝到底说了什么这没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在他们从先帝那里离开之后,都是各自离开,然后寻找自己的道路去了。

其中不乏有许多人真正走出来了一条全新的理念,哪怕是现在这些理念听着并不是那么的...与天下合适!

就比如那来敏当年提出来的“四民平等,农工皆本”更是和当年那位诸葛丞相提出来的天下为公以法行之,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可以说,两个人算是同门师兄弟也不是不行。

毕竟据说这来敏也去找过荆州的那几位讨教过。

其在当世地位之高,堪称是让人仰望的存在。

“阁下好歹是来公子孙,怎么会来着小小的昌黎县...罢了,如今这东西都出来了,这县令是来公子孙那倒也是合情合理了。”

刘陶本想问问对方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来这里。

不过想想自己怀里面的那份儿信帛,他觉得这事儿现在看着也是挺正常的。

此时那刘陶想到了自己怀中的那一份儿帛书上的内容就忍不住有些额角胀痛,甚至总是忍不住想要看着那位太孙,他总感觉这位太孙有点意思。

他作为一个被放到台面的人不知道这些很正常,但是那位太孙可不会不知道的。

这些年因为天下稳定,百姓的人口也终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但也的确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在一些土地足够贫瘠的地方,他们的土地越发的减少,而这些年增长的百姓却是让他们所在的地方有些供不上了。

所以....便有人开始作妖了。

比如这昌黎县,竟然下令本地百姓不许再疯狂的生子,无论男女每家每户只能有三名子嗣。

否则,就当重罚!

当那刘陶看到了这消息之后,他差点直接骂了娘,这是什么样的猪脑子才能够想出来这种了不得的东西。

他们是不要命了不成!

而此时他知道了来忠的身份之后,刘陶也是没有了太多的顾忌,随手摆动之下让众人退去,然后拉着来忠就进入了书房之中。

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刘陶回家了呢。

好一招反客为主!大儒子孙的来忠愣是都没反应过来,在听到刘陶的一句“你别客气,自己找地方坐”的时候,还真找了个地方坐下了...

“上使...”

“莫要上啊下啊的,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刘陶摆明了是没打算给来忠反应过来的机会。

在那来忠刚刚打算开口的时候,他就抢先将怀中的帛书拍在了那来忠的面前,然后双眼之中带着几分愤怒的朝着来忠直接怒骂了起来。

“来兄,早就听闻令尊曾经提出四民平等,农工皆本,乃是我大汉真正的大儒名士。

可你作为这等大儒之后,怎么就能够做出如此助纣为虐的事情,你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