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葬狼谷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四章 徐霞客对阵陌上霜2(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2.

适逢盛夏,时至近午,蓝天无云,焦土炙热。皲裂的地表仿佛风霜老人满是皱褶的老脸,纹络清晰,烙印深刻。田间地头,冒头的嫩芽焉头耷脑。枝头树梢,红花绿叶未曾舒展即濒临凋谢。崖顶飞瀑珠帘寸断,昭示源塞流尽。谷底深涧水落石出,凸显跌宕蹉跎。走狗吐舌,卧牛舐羽,聒噪的知了躲在大树的腋窝里百无聊赖,不厌其烦地无休长鸣。巍峨的群山似被晒透,满身骨突,宛如一群瘦骨嶙峋的干瘪老人扎堆闷坐,祈愿天降祥瑞。整个山谷仿佛偌大一个天然熔炉,使人如蒸如煮,如冶如炼。早已渴透肝肠的人们携瓢带桶四处寻找水源,无时无刻不在期盼阴阳际会,普降甘霖。可是,风也来过,云也来过,却总不见大雨滂沱。在漫长等待之中,人们的期盼之心伴随着败枝枯叶一起凋落。

鹤鸣村一帮张姓壮汉在几位鹤发老者的带领下,携带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一应物品,头顶骄阳,脚踏焦土,向东翻过一架十里长坡,继而穿越蜿蜒的烟云深涧,横跨“老态龙钟”的龙溪石桥,又经过嶙峋交错的一片石林,然后健步登上巍峨壮观、高耸云端的鹤鸣崖巅。

与此同时,来自洛、伊、宜各地的张姓族人已陆陆续续进入会场,按照既定区域有序列阵,整齐划一。在前来祭祀的张姓族人中间,还自然而然夹杂着乔装改扮的地下党人和混迹其中的日伪特务。一时间人影幢幢,旌旗摇曳,迎来送往,川流不息。

经过乔装改扮后的“徐霞客”、谢钟锋等十几位来自洛、伊、宜的共产党要员陆陆续续到达祭场,均以张姓族人的身份汇聚到一面写有“洛阳县红山乡张姓后裔”字样的旌旗下,一个个神态自若,俨如常人。

一个头戴遮阳帽、手握羽毛扇,满脸络腮胡子,人称“张九龄”的“长者”正面对众人一语双关地低声说道:“各位红山乡同根同族,咱们今天的主要任务,除跟随祭师虔诚祭祖外,还要重点做好整个张傩大祭的安全保卫和协调服务工作。下面,我受大祭组委会委托,简要向大家讲一下安全保卫具体方案……”

汇聚在“洛阳县红山乡张姓后裔”旌旗下的共产党代表,一个个心领神会,屏息静听……

按照“张九龄”的安排部署,“洛阳县红山乡张姓后裔”旌旗下的共产党代表很快便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群组,分赴到各个部位,执行各自的既定工作任务。

谢钟锋带领甲组几名“张姓后裔”分赴大祭厨房及各临时茶点,具体负责食材及饮水的安全监督检查;

张石宪带领乙组几名“张姓后裔”分赴祭场四围空阔地带,具体负责现场搜寻“夜蝙蝠”的蛛丝马迹,重点监视空中异常飞行物;

姜圪垯和申坷垃带领丙组几名“张姓后裔”分赴来宾登记处及各主要路口,具体负责对来客人流中可疑分子的审查甄别及跟踪盯梢;

张华瑞和姬素莲带领丁组几名女性“张姓后裔”临时扮作服务人员,随机出入祭坛上下,具体负责主祭要员及上级领导的人身安全。

刚刚布置完毕的“张九龄”受大祭组委会的特别邀请,随同其他主祭要员一道登上祭坛,被大祭总管张彦尊特别安排在后排居中位置就座。

眼前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张九龄”“张大伯”的“长者”,正是经过乔装改扮后的席囻光。

席囻光此次赴伊,是受中共豫西特委的指派,针对日军刚刚出笼的“ドラム缶”(铁桶)计划,借傩祭之际,专程前来秘密主持召开洛、伊、宜三县地下党应变抗日联防会议,紧急安排部署伊东人民迫在眉睫的反扫荡行动方案。出于安全方面考虑,中共豫西特委特别要求本次赴伊参会、参祭的所有同志,均需经过较大程度的乔装改扮,用以降低其真实身份暴露的几率。据此,席囻光先后化名“徐霞客”“张九龄”。他在初入伊川时穿着较为另类的铠装,后因行动泄密,于是在转移途中应急改变着装及外貌特征,还大胆地将聚会新址确定在人潮涌动的傩祭现场,利用傩祭开始之前的有限时间,在众目睽睽的祭坛之上,在看似轻松闲聊的气氛中,商讨十分严肃的军事话题。

与席囻光同排就座的,主要有经乔装改扮后的谢钟锋、张石宪、申志塬、申蒙佑、宁金山、李翰、李载生、张剑、程辕轩、赵凌周、孔祥桢等十几位来自洛、伊、宜的共产党要员。坐在其前后两排座位上的大都是本次参会的共产党代表和主祭人员。此时此刻,他们无不在高度警惕地密切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向。临时扮作服务人员的张华瑞、姬素莲等几名女性,此时则牢牢控制着祭坛的各个入口,严格管制可疑及无关人员随意出入,以确保坛上要员的人身安全。

利用这段极其有限的时间,针对如何破解日军刚刚出笼的“ドラム缶”(铁桶)计划,席囻光在耐心听取张石宪、宁金山、程辕轩等地方要员的意见和建议后,抬眼望望在座众人,然后轻声说道:“近期以来,我们豫西抗日武装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依然是游击战和部分的游击性运动战。而在应对日军这次的‘ドラム缶’(铁桶)计划,我特别向大家推介一种对症施治的全新战术——翻边战术……”

“你说什么——翻、翻边战术?它是一种什么战术?”

“什么叫做翻边战术啊?席部长,你得跟我们好好讲讲!”

张石宪、宁金山、程辕轩等在场众人茫然互望,急忙问询。

“简单地说,所谓‘翻边战术’,就是在日伪军即将开始扫荡时,把我军主力部队部署在靠近我方边沿地区,趁着日伪军包围圈还存在较大空隙之机,我则迅速‘翻’到扫荡之敌那一边去,从他的后方打乱敌人的围攻部署,与根据地内留守同志相配合,共同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席囻光向在座众人比比划划,继续讲解,“翻边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改以往‘敌进我退’传统之法,而大胆采用‘敌进我进’——就像翻过两区之间的临边界墙一样的‘翻边’打法。这种战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晋、冀、鲁、豫各个战区,均已大显威力,屡试屡爽。据此,***主席对这一新的成功战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是积极主动的一种战术,还是一种机智、机动的新型战略。”

紧接着,席囻光把声调又略微压低一些继续说道,“具体到这次行动来讲,根据咱们目前所掌握的情报信息,日军刚刚出笼的‘ドラム缶’(铁桶)计划,其主要目标毫无疑问是针对卧牛山之独立团,其次才是烟云涧鹤鸣崖之张傩大祭。据此,按照豫西特委的指示精神,咱们应当把独立团主力部署在卧牛山西南方向与之遥遥相对的凌云峰北麓,在日伪军开始扫荡、而包围圈尚未拉实之时,我则迅速‘翻’到鹤鸣山东部黑沙岗一带,利用日伪军后方兵力空虚的有利条件,对其后方的据点、交通线和其他重要目标进行攻击,以积极的作战牵制敌军对我方根据地的疯狂蚕食。这样折腾一段时间后,日伪军所能做到的也就是在我方根据地内进行烧杀抢掠,最后灰溜溜地撤出根据地。在日伪军开始撤退的阶段,我则仍以游击战形式继续对其展开打击,视情况选择日伪军中的一路予以歼灭。这样一来,日伪军的扫荡也就被我军彻底粉碎了!”

席囻光声调平和,谈吐清晰,条理清楚,简洁明了,破解了眼下紧迫而棘手的军事疑难问题,并全盘灌输到了在座各位的脑海里去。末了,席囻光还就战前筹备、部队整合、攻守策略、人员分工、外围协调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筹划和周密部署。当场安排由谢钟锋率领独立团第一、第二大队,尽快完成往卧牛山西南方向与之遥遥相对的凌云峰北麓集结,待时机成熟时,迅速组织实施“翻边”行动;由申志塬、赵琦率领独立团第三大队,分散部署于卧牛山一带,与当地民兵武装协同作战,打击扫荡之敌,保卫根据地;张石宪留守烟云涧鹤鸣崖,协调其兄张石栓具体负责傩祭现场及九龙青铜鼎的安保工作;由宁金山、李翰率领洛阳县抗日自卫团主力,由程辕轩、张剑率领宜阳县抗日自卫团主力,协同伊川各部机动作战,重点捕获并伏击撤退日军之一股力图全歼。

正当祭坛上众位共产党要员全神贯注地听取席囻光的工作部署时,在烟云涧鹤鸣崖东北角一处临崖凹陷地带临时搭建的茶棚里,早已跟随贴厨伙夫范火旺混进后厨的特务胡婧,早已将一锅掺入砒霜的白开水“咕嘟咕嘟”灌入一只扎有红色绒绳的特号竹壳茶壶里……

在烟云涧鹤鸣崖口一处临时搭建的“张傩大祭来客登记处”内,经乔装改扮、一脸络腮胡须的朱虔福向一名留有山羊胡子的执事出示署名为“李究珊”的证件后,小心翼翼地呈上一件绑着漂亮丝带的精致礼盒,并亲眼目睹一位女“服务员”匆匆拿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