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华娱之别样人生

关灯
护眼
第1114章:该出手时就出手(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西红柿首富在豆瓣、时光等相对硬核影评网站的评分进一步降低,但商业上依旧成功,这究竟源于观众惯性、不同人群的影评分裂、还是沈滕的个人魅力?众说纷纭,无法知其真实情况。

        但纯从剧作层面,西红柿中“立意创意上深度绝佳巧思不断”与“麻花套路式的无厘头三俗无聊搞笑”交叉出现,带给观影者的分裂感几是前所未有,能够商业大成已多少侥幸,再到李茶姑妈,主演咖位不足,改编质量偏差,剧本天然不足,观众疲劳反噬,几项因素同时夹击,商业上不及预期其实也说不上十分意外。

        开心麻花一直走得都是“超强设定”的路线,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戏剧冲突一开始就很有张力,故事的情节推进起来更顺,包袱和笑料也更多。

        五迪艾伦曾说过过高级喜剧的秘密:电影中好笑的东西并不是段子、包袱和笑料本身,合理的笑料产生在人物的性格和冲突里。

        麻花的电影里每一位人物的出现都带着任务,这在最近两部电影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红柿首富的剧本改编自1985年老片《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但失却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亿万富翁迅速不闻一名,遇到了人间百态。在麻花手中这部电影一直到最后一秒都是一场苍白的狂欢。

        也许是尝到了甜头,《李茶的姑妈》里故意矮化、扁平化人物的行为达到极致,每一个人在电影里都是“有用”的,这种功利的设计让结局水到渠成,却也让剧里每个人戴上了一张面具,揭开后,里面空空如也。

        没有空间,就没有深度。

        文学上的悲喜和世俗的际遇其实有很大区别,电影也是。所以很多导演喜欢营造一种荒诞的氛围,给予观众足够的抓点。

        但荒诞本身不是目的,创作者通过荒诞的形式,折射出对于现实社会的看法。舞台剧因为其单调的时空转换形式为荒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电影则复杂得多。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话剧的讽刺基因,成为喜剧电影能够被广泛认可的基础。

        但开心麻花的电影一直没有做好现实和讽刺性的关联,而最该被深究的转场,则好像从来没有改进过。

        夏洛特烦恼和李茶的姑妈都是流水线出品,但不同的是,《夏洛特烦恼》打磨了一年,《李茶的姑妈》“打磨”了700场。

        而这种自诩的打磨并不应包括在话剧的舞台被观众检验,而是在话剧和电影的分野中黏合,求同存异。

        不拧的麻花,并不好吃。

        沈滕业务能力强毋庸置疑,但远远不到单扛电影质量的程度。只不过沈滕主演的许多高质量喜剧电影,都有强大的编导团队,让大家产生了“沈滕=高质量喜剧”的错觉。

        但众所周知的是,电影质量取决于导演和编剧,而不是演员;

        《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我和我的家乡·神笔马亮》,这些优质喜剧作品,尤其是在创作方面,归功于“炎魔”组合;

        所以并非是沈滕主演的少了,所以片子烂了;而是剧本菜了,腾哥就不演了。

        包括大家诟病的黄才伦——不是黄才伦演的都是烂片,而是好本子轮不上他,上头为了保证战绩把好本子都交给大手子去输出了;

        蜜蜜告诉老孟,听说现在沈滕和炎魔有脱离麻花自立山头的打算,如果是真的话,那以后再看麻花的片子,就应该关注编导了;

        沈滕自从《西虹市首富》之前就开始不再主演开心麻花的电影了,2015年《夏洛特烦恼》大火之后,2016年,电影的两个导演闫飞和彭大便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西虹市影视文化,沈滕带着自己曾经的合租室友魏翔也转投西虹市,几乎半壁江山出走,所以开心麻花也参投了西虹市影视,现在是西虹市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15%。

        今年闫飞和彭大、沈滕二度合作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上映,豪取25.47亿票房,沈滕继续创造着自己的神话,魏翔在该片中也有不少戏份。

        虽然正在上映的《李茶的姑妈》票房表现不如人意,但盈利却是没有疑问的;

        “不怪外面的人瞎说,就连老万都打电话问我什么情况呢!现在沈滕这么火,麻花的估值肯定还会上升的!”思思和孟轻舟从一品公司出来,上车后还在好奇的问他;

        “你管人家怎么想,对了,蜜蜜和沈滕、马莉具体谈了吗?还有那俩导演。”

        说到这,思思可惜的叹了口气,觉得轻舟和蜜蜜这么的撬墙角,实在不当人子;

        “唉,麻花真是把一把烂牌打好了!”

        孟轻舟闻言,笑着摇摇头,他倒是觉得他们把差牌打好了。

        进入电影界之前,麻花可以说在话剧圈里名声不好,很多人嗤之为“加长小品”。话剧票也不便宜,但凡愿意花点钱进剧场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是希望看到点思想性艺术性的。

        那时候的麻花,也是有一批拥趸,就如郭德纲说的“同行衬托的好”,当时bj剧场喜剧团体多如牛毛,印象中什么雷子乐啊、还有一些几乎忘记名字的团体,制作出的剧场喜剧简直不堪入目,麻花虽然完全为搞笑而搞笑,但在喜剧设置和演员表演上的确高出太多,于是他们几乎垄断了bj剧场喜剧的观众。

        但戏剧观众群体并不都爱看搞笑剧,另外一些做严肃戏剧的团体们也觉得自己的观众群被分流了,很不开心,于是一批观众和团队就拉起一条鄙视链,那时候时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晚上看话剧去啊?麻花的啥啥啥”“那不是话剧,谢谢。”那个年月,麻花虽然活的不错,但受到的攻击也很多,可以说是堵着心挣钱,何况话剧市场本来就不大,全国千场巡演下来累的要死,日子过得也苦哈哈的,还总被圈内人挤兑。

        电影大潮一来,立刻就不一样了。你先锋戏剧严肃戏剧再有思想性再自诩高级,上了大银幕就得完犊子,因为那就不是一种艺术类型,但麻花不一样,他的语言设计情节设计,可以说不用在乎什么载体,只要能在节奏中把话说清楚,笑点节奏故事就都有了。加上沈腾、马丽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于是《夏洛特烦恼》爆了,本来在话剧圈不怎么受待见的麻花,一瞬间几乎要扛起中国喜剧的大旗了。

        本来牌面不怎么好,赶上一波行情,加上自身技术不错,愣是在牌桌上连庄了。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