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华娱之别样人生

关灯
护眼
第359章:谁都有追求(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单部电影广告植入数字记录:两千万元人民币。而《非诚勿扰》的全部投资才五千万。

12月22日,这部由冯剧刚导演、葛尤舒琪主演的《非诚勿扰》将在全国范围内上演。从《一声叹息》中的“打电话用吉通卡”,到《手机》中的摩托罗拉来电铃音,冯剧刚的电影最大限度满足了赞助商的需求。

冯剧刚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因为广告赞助占到了新片《非诚勿扰》总投资的近一半,这部影片中植入的广告数量相比他以往的作品达到了井喷。但他同时也保证,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将不会打折。

据了解,《非诚勿扰》中涉及银行信用卡的广告,多达三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葛尤和舒琪初次见面的地方是某银行信用卡的特约商户。除了看得见的,还有很多听得见的。据透露,影片最后一场金融风暴的戏,其台词也与信用卡有关。

同时,其他品牌的广告在影片中也无处不在:为葛尤和舒琪提供浪漫之旅的邮轮;吃饭时桌上出现的白酒;飞抵日本北海道的航空公司;葛尤和胡可相亲时出现的笔记本电脑等等……

“只要广告植入不影响观影体验,应该没问题吧,冯导你也不用忧心,那些搞影评的,有几个是真正关心电影的,还不是哗众取宠,博眼球!”

好多人说冯剧刚的影视圈发力是从《北京人在纽约》,或者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的,其实不是,从《凯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点点往上爬,他那会的主要工作是场记、剧务,说不好听的就是打杂的,加上他懂美术,能给美工打下手,慢慢的从美工这个职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视圈。

正如他最拿手的小人物贺岁片一样,那些角色在逆境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为难和嘲讽,就是为了有权势者赐予的一点空间,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他拍那些来自平民的辛酸特别动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拍的是他自己。

冯剧刚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这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事情,在后来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如此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这种谄媚我们听着有些肉麻,甚至可能觉得他下作,为了拍电影如此低三下四,丧失人格。但看看他拍的片子又不是那种三俗无趣,你就能明白他这种低三下四背后的辛酸了。为了拍个过得去的电影,这么委屈自己,至于么?容易么?

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这些让他在影视界立住脚的片子,冯剧刚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自己品牌的片子是电影《甲方乙方》;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冯剧刚才能走到今天。

但这并不意味着,冯剧刚是凭着没皮没脸混上来的。观众很聪明,光不要脸,没本事,走不到今天,不要脸的导演多了,还有谁混出来了?

冯剧刚清楚他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有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朔,有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振运,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写作者刘恒,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葛尤,

他本人对都市小人物奋斗经历和心态的精准把握,如果他顺着这个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把冯氏喜剧拍成《寅次郎的故事》那样的国民剧,成为山田洋次那样的国民导演。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