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三丫头,顾小敏

关灯
护眼
第124 章 怒(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火房里,黄忠坐在灶台下面,他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往灶堂里添加着玉米秸,火舌舔舐着黑乎乎的灶口,映红了他的脸,一溜溜汗珠子沿着他的面颊滚滚而落,他的眼神里闪着星星之火,额头镌刻着心事重重,前天晚上大家商榷袭击沙河街鬼子的宪兵队,炸毁鬼子在火车站的仓库,扰乱鬼子的布署,为浅滩坝口的游击队争取有利时机。

黄忠要求回坊子矿区与顾庆坤并肩作战,孟正望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一去能不能活着回来是个未知数,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自从妻儿被张喜鹏杀害,他活着已是一具行尸走肉,死之前不能见敏丫头最后一面,他感到遗憾,更多的是愧疚,辜负顾庆坤的托付。

锅台的盖琏上冒着一缕缕蒸气,顺着敞着的门洞子钻出了屋子,在门檐上氤氲,黄忠抓起门后的捅火棍子,准备封了灶口,耳边传来了姌姀的哭泣声,他的心像被教堂的钟撞了一下,猛地一颤,思绪千丝万缕地缠绕在一起。

自从他来到孟家,没看到大太太发脾气,眼睛不笑也含着笑,举止、言谈流露出一种高贵与优雅,模样温柔恬静,她经常与余妈陪着老太太一边有说有笑,一边穿针引线,婆媳、主仆的感情在千针万线里穿连到了一起,当她知道余福家二小子再也回不来了,一个人跑进了大车院伤心哭泣,不是老太太去喊她,还不知道她能哭多久,从那天以后她的脸上多了忧郁。

“姌姀是个好女人”这是老爷在酒桌上说的话。

每每听到这句话,黄忠都会想起自家的婆姨,潸然泪下。

婆姨自嫁给他那天没享一天福,白天黑夜操劳不息,他每天踏着晨曦下井,踩着暮霭回家,无论多晚,婆姨总会提着马提灯站在院门口等他,远远看过去,她的身影投在旁边的断墙上,身材不高不矮,头发梳向脑后,盘成一个拳头大的髽髻,脸上不施脂粉,天生丽质,一件款式不合季节的花布长褂勾勒着她纤细的身段,一条灰布长裤盖着脚面,脚上是一双掉了色的绣花鞋,整个装束与她的年龄不相称,不到三十岁显得老成很多;婆姨脾气很好,每逢他喝醉了被工友架回家,她也不会发火,热情地招呼工友屋里坐,家徒四壁,屋里除了一铺大炕,只有几个树墩子,没有一个像样的凳子,即使这样,每件家把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婆姨喜欢干净,做事细致,煤色的衣服被她洗得泛白;她手脚勤快,天不亮起来给他做饭,送他离开家门后,摸黑去火车道捡一捆劈柴回家。

想起婆姨的贤惠,黄忠心疼,他的拳头攥成了铁锤,牙齿咬出了血水,疼与痛交织在一起,眼泪冲出了眼眶,作恶多端的张喜鹏被吕安杀了,还有比张喜鹏更恶毒的日本鬼子,他们的三光政策下冤魂遍野,有的老百姓无路可走,只能躲到深山老林,衣不蔽体、饮鸩止渴,在自己国土上受外人欺负,何等的耻辱?家仇国恨必叫血来还。

风刮擦着院井的苹果树,散落一簇焦黄的花瓣,席卷着地上的玉米秸,黄忠用衣袖抹抹脸,把最后一绺麦秸子搉巴搉巴塞进了灶堂,用火钩子封了灶口,站起身走到东墙根的水盆架前洗洗手,径直走近操作台,台面上放着一个簸箩,里面盛着焙干的鸡蛋皮,旁边杵着个蒜臼子,似乎看到敏丫头站在旁边,向他喊“黄叔叔”。

在敏丫头踏进孟家院子之前,黄忠从没有笑过,痛苦锁住了他的眉梢,不知为什么,与丫头三个多月接触下来,他心里突生了一份父子情,丫头的一言一行牵动着他的心。

“黄叔叔,俺爹是好人吗?”这是丫头经常问他的话。

“是好人,你爹是好人。”

“俺娘也这么说……”丫头垂下了头,泪水落在她手里的蒜臼子上。

在矿上,煤井进水都要用抽水机往外抽水,用杠子往井下抬那个沉重的机器不容易,许多工友都愿意与顾庆坤搭帮,每次他都把机器拉在他的这头,黄忠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还年轻,不要闪了腰”。其实,他只比黄忠大三岁,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把轻快的活让给他人,把最脏最累的差事留给自己。

“丫头,你爹是俺在这世上遇到的最好的男人。”风刮着门扇撞击着墙墉,吹拂着黄忠额头一缕刘海,他擎起大手把散发拢到头顶,烟雾缭绕之中没有敏丫头的身影,他失落地垂下头,迈着踽踽的脚步走近北屋储藏间门口,撩起门帘钻了进去,从货架后面掏出一个布包袱,这个包袱里面有几支铅笔和几个本子,是青峰镇苗先生托人捎给丫头的,他真想当面交给丫头,今天他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坊子煤矿,赵庄与坊子煤矿隔着一条河,乘船过去太招眼,走山路需要四五个小时,时间紧迫,看来等不了丫头从八里庄回来了。

西边的北堂屋敞着门、敞着窗户,呛人的烟雾夹着一股尿骚味飘出了屋子,在院井里袅绕。

陶秀梅穿着睡衣坐在东卧室的床榻上,她的身体斜靠在床柱一侧,两条腿穿插搭在床沿上,右手中指与食指夹着一根细长的烟卷,血红的嘴角吐着一圈圈烟雾。

最近一段时间李奇带着她频繁出入各种酒局、舞会,那里的女人举止妩媚,尤其嘴里叼着烟卷的女人身上有一种自信与高傲,让她羡慕不已,从那以后她烟不离手。

一缕青烟一缕魂,多少往事多少梦,当年陶家在十里八乡有点小名气,陶秀梅出生那年,她爹已经有两房姨太太,她的亲妈是二房,陶老爷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仗着有钱,不到三年又娶了一房太太,新姨娘进门把她母亲变成了使唤丫鬟,吃的、穿的与下人没什么两样,同父异母的哥哥经常接济她们母女,大娘死了后,哥哥去了南方,一去杳无音信,母亲让她讨好在陶家得宠的三姨娘,希望她平平安安地长大,顺顺利利嫁给庄上地主家的儿子,那是双方父母很早以前定下的亲事,她过门虽不是正房,也比在陶家看人的脸色强百倍。

三姨娘时常召集一群有身份地位的雀友到家里玩麻将,陶秀梅在一旁端茶递水,那些女人身上的绫罗绸缎,头上璀璨耀眼的首饰、放荡不羁的笑,让她舔唇咂嘴。

在她出嫁的年龄她的亲妈死了,三姨娘与她爹商议把她卖给一个雀友,就在那年,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出现在陶家前堂屋里,男人俊郎的外表、谈吐不凡的气质,让陶秀梅怦然心动,暗生情愫。第二天她找到男人居住的旅店,“噗通”跪了下去,哭哭啼啼诉说她在陶家的境况,并大胆地表明心迹,愿为奴为妾侍奉左右。

男人是孟正望,陶家的长房是他的战友,也是革命兄弟,此番他到威县是探望战友的家眷,送民国政府的抚恤金,战友生前与他介绍过同父异母的妹妹,拜托他照顾,面对着陶秀梅的哭诉,他深感同情,万般无奈、情非得已带着她离开了陶家。

陶秀梅如愿以偿嫁给了孟正望,第二年生下了怡澜,孟老太爷出手大方,没有计较她生了一个千金,奖励她三根金条,婆婆说,她和姌姀每人三根,希望她们姐妹俩互相团结,让孟家人丁兴旺。

想到黄灿灿、沉甸甸的金条,陶秀梅眼睛里冒出两道贪婪的光,她从床上跳起身,把烟头扔在地上,踢踏着绣花鞋跑到梳妆镜前抿抿零乱不堪的卷发,眨巴着眼珠子盯着镜面上的自己,拿起炭描笔勾画着眉毛和眼线。

屋里弥漫的尿臭味飘到了她的脸上,她斜楞着眉梢看过去,几只苍蝇落在墙角的尿桶上,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珠子挑衅地瞪着她,嘴巴上的触角在桶沿上蹭来蹭去,发出嗡嗡的叫声。

她憎恶地抬起脚狠狠跺了两下,嘴里岔了声地咆哮:“兰丫鬟,你死哪儿去啦?还不快把尿桶给俺提出去!”

半天没有回音,她乍然想起,兰丫鬟吃过中午饭离开了院子,替她给李家送烧纸去了。

陶秀梅是驴屎蛋子外面光,只着重外表的亮丽,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串珍珠项链套在脖颈上,在鬓角插上蝴蝶翠羽簪,流苏穗头在她的腮帮子上摇曳生姿,她起身走到衣柜前,扯开柜门从里面掏出一件绸缎旗袍换下身上的睡衣,又扯出一根丝纱披在肩上,踢掉脚上的绣花鞋换上一双黑亮的尖跟皮鞋,她满意地勾勾唇角,走到屋门口,从门后衣帽架上摘下手提包挎在手腕上,从腋下的斜襟襻扣间抽出一方锦丝手帕捏在手里,摇摇摆摆迈出了脏乱不堪的屋子,她贼溜溜的眼珠子在院井里撒打了一圈,落在乌烟瘴气的火房门口。

陶秀梅自恃清高,不会降尊纡贵与下人搭讪,她甩着手帕继续往南走,前院传来了低低的抽噎声,她一怔,片刻,她碾着脚绕过苹果树,跳上长廊,穿过了月洞门。

黄忠盯视着陶秀梅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他抱着包袱跨出了火房,直奔后院。

后院里,孟祖母盘坐在东间屋的炕上,炕角堆着一摞雪白的棉花,炕席上铺着一件锦丝绸缎的棉袄衣片,这是姌姀找人给她新裁的,她要亲手往里续棉花,人都说死人怕冷,她还活着,天是热的,她感觉冷,冷到她的每根手指头,捏不住轻飘飘的棉花,扭脸看看窗外,太阳暖暖的从高空上往西边爬,爬过了石榴树梢,窗玻璃上摇动着树叶的影子,一片一片印在她身上的蓝布夹袄上、花白的头发上、褶褶皱皱的脸上。

门帘上下飘忽带起一丝风,门框上的挂钩“叮当当”响,孟粟坐在北墙根的小床上,手里翻来覆去玩弄着一把小弹弓,撅着小嘴默不作声,他满脑子都是小敏的模样,她给他换尿戒子、擦身子,一点也不害臊,开始他抗拒她的照顾,没给过她好脸色,现在她走了,耳边听不到她的絮叨,他感觉空气死沉沉的。

孟祖母把手放在膝盖上,往上拔拔腰,喘了一口粗气,斜睨了孟粟一眼,“粟儿,敏丫头是你的媳妇,以后祖母不在了,你可不能让别人欺负她呀,要护她周祥。”

孟粟瞪大了眼睛,圆墩墩的脸涨得绯红,长长的眼睫毛上下忽闪,泪眼汪汪点点头,其实他还不明白媳妇的意义,嘴里的话卯不对榫,“黄忠叔叔说她一定会回来,她的藤箱子没有带走。”

“她说她要回来照顾俺的粟儿。”孟祖母的语气苍白无力,她擎起微握的拳头顶顶鼻梁上的眼镜,顺势用手背揩揩脸上的眼泪,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最近老人明显感觉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走路脚丫子迈不动步,有一天她突然走了,陶秀梅定会肆无忌惮任意妄为,粟儿还小,无法与他母亲抗争,敏丫头冰雪聪明,遇事不卑不亢,是姌姀的好帮手,有丫头在她安心落意。

孟粟扶着东墙根的桌子“噗通”跳下了床,赤着脚踉跄到炕边下,眼珠子直勾勾盯着祖母的眼睛,“祖母,她这样说过吗?”

“你慢点,别着急,黄师傅说她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老人扔下手里的棉花,慌不迭往炕沿上蹭蹭身子,伸手抓住孙子的小手,“快穿上鞋子,地上凉。”

孟祖母的话音没落地,黄忠挑开门帘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大踏步走到炕边下,弯腰抱起孟粟放到了炕上,“小少爷,你的身体刚刚恢复点,千万不能着凉。”

孟粟昂起小脸看着黄忠,“黄叔叔,那个敏姐姐什么时候回来呀?”

孟祖母清清嗓子,向黄忠递了个眼神,“黄师傅,你不是说敏丫头明天回来吗,是不是啊?”

“是,敏小姐说她一定回来,回来跟着二少爷学写字、认字。”黄忠从怀里掏出小包袱递到孟粟的手里,向孟祖母弓弓腰,“这是苗先生托人送过来的,劳烦二少爷转交给敏小姐。”

“是,是青峰镇的苗先生吗,他人还好吗?”孟祖母听小敏讲过苗家两口子的事情,兵荒马乱的年月朝不保夕、自顾不暇,苗先生和苗太太还能先人后己,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让人敬重,“捎话给苗先生,让他有时间到咱们孟家做客,俺亲自设宴款待他,敬他一杯酒。”

“好,俺会把您老的话转告给苗先生。”黄忠眼睛看向窗外,嗫嗫嚅嚅岔开话题,“老太太,刚才,那个二太太去了前院。”

“她去前院做什么?”孟祖母打了个直眼,她突然意识到什么,把棉袄片往炕梢上推了一把,跪着腿往炕边上走了几步,“你怎么不早说呀?”老人一只手摁着炕沿,一只手摁着桌子,把两条腿垂下炕,低头看着桌子底下的鞋子,“黄师傅,你帮俺把鞋子够出来,俺要去看看她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黄忠弯腰从桌子底下拿出鞋子,给老人穿在脚上,站直身搀扶住老人的胳膊,“老太太,您慢点。”

“俺给你添麻烦了。”老人猝然语气哽咽,这么多年黄忠像儿子一样照顾她,今天他也要离开孟家,让老人难割难舍,“黄师傅,你一定要回来呀,到时候俺死了劳烦你和俺的儿孙给俺举幡。”

“老太太,您老言重了,您一定会长命百岁,孟家需要您老挑大梁。”

“唉,俺不指望活百岁,哪怕再活几年,看着俺的粟儿长大成人。”老人从桌子夹角抓起拐杖拄在手里,借着黄忠的力气跳下炕,往屋门口碾了一步,回头看着孟粟说:“粟儿,陪着祖母到前院走一圈,让黄师傅去火房给你大娘熥熥中午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