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穿越年代,村花携夫逆袭了

关灯
护眼
生活标准起变化 远走赤壁换品种(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那几个买猪的人走了,家里的猪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杨柳月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些猪还能活下来几头。

接下来两天,还是每天死了一头猪。到第三天第四天,终于停止死猪了。杨柳月知道,水肿病已经控制住了。她高兴地告诉老公:“只要停止死猪了,这个水肿病就不会再发了。这些剩下的猪得救了。”

猪的病好了,终于停止亏本了,周春雷的心情才缓和过来。

慢慢的,农村的养猪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很多人家都养了种猪,自繁自养了。杨柳月就不再养加工猪了。

随着杂交水稻普遍推广,田地承包到户,劳动力各显神通。外出做生意的,务工的,只要哪里有挣钱的门路,都有农村人的影子。城市乡村齐头并进,人们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了。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的追求。

附近的邻居都是直接受益于杨柳月的带动,很多人不用去远方也赚了钱,家里的孩子老人也得到了陪伴和照顾。他们都很感激杨柳月带他们致富。

养猪养了两年,杨柳月也有时间经常去县城看望刘老伯,她发现,猪肉市场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城里的人不知从何时起,不再钟爱肥肉,反而偏爱瘦肉和排骨之类了。

以前猪骨头没有人要,附搭不出去的就不要钱送给别人。现在排骨,大骨单独剔出来,卖到肉价钱了。而且去买肉的人都是先问:“还有没有排骨?还有没有大骨?”

城里人开始买植物油吃,菜籽油,山茶油成了追捧之物。肥肉只能返销到农村了。

杨柳月前世就有对市场变化有着高度的的敏感度,她回家果断卖掉自己家的“庆余猪”,跟着饲料厂去外地买回了良种种猪。

良种猪体型高大,出的瘦肉率高。但是对于饲料的营养要求也高了很多。以前只有育肥猪要去饲料厂买饲料喂,种猪基本上都是自己家喂糠喂菜,加点米饭。

家里的传统饲料微量元素不高,饲料厂专门配备了母猪饲料。供应买了良种猪的人家。杨柳月一开始就改变了饲养方式,她家的种猪产仔率和成活率都高。养成育肥猪,卖的价格也比本地的“庆余猪”高很多。

乡邻们一时只图成本低,都还是喂本地猪。渐渐地,本地猪因为肥肉太多,价格就走低,到后来本地猪都很难卖掉了。大家都被市场逼着转型养良种猪了。

养猪要充分利用场地。猪小的时候可以多关一些,大了才分开栏舍。

杨柳月家里有二十多间栏舍。她除了自己家的种猪下的崽,还要去外地进猪。

种猪是二元猪,下了崽成了三元猪,生长速度才更有优势。当时本地还没有几个人养二元猪。养猪户以饲料厂为中心,要去进猪的人都可以从饲料厂得到猪源信息。

本地三元猪很少,大家就自发组织去外地买。

去外地买猪,一辆三轮车装猪都是用栅栏隔成两层,这样可以尽可能多装些猪,减少每一头猪的运费。要凑齐一车猪就要各个地方的养猪户一起去买猪,所以买猪往往要去很远的公社集合。

为了减少差旅费,去远方买猪,一般都是晚上出发,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直接出去买猪。杨柳月第一次去买猪是去湖北的赤壁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