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关灯
护眼
第213章 灵童归堂(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现如今走出堂口的,皆是体质出众的孩童。他们曾被视为流离失所的灵魄,但也有体质孱弱的存在。

\"后殿中尚有几位孩童,他们自出生便带有先天之厄,年纪尚幼,却无人照料,实乃难以为继。然而大人们,单是这群孩童每日所需的修炼资源和生存保障,已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更不必提还需雇佣修士看顾每位孩童了。\"

那的确是一项难以承受的重负。李培元深知这一点,更何况此刻这里的各类修行设施尚不齐全,即使是在现世的凡俗之地,孤儿居所内也有许多孩童无法得到妥善的修练与生活关照。

这些孩童命运堪怜。

\"这已是万幸,至少他们还能勉强维系生机,而有些……\"

院长摇头叹息,这座慈玄堂虽然开堂不久,却早已送走了一批批无助的孩童。

\"有些孩童被送到这里时,气息已微,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为这些可怜的灵童准备一具简易的灵柩,以免他们在荒街陋巷中孤魂无依,任由妖兽吞噬其身躯。\"

除此以外,别无他法。李培元也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我们也只能竭尽所能了。关于孩童们的照料问题,城中已经开始筹备定期的义诊,届时会有修为高深的医师前来为孩子们检查并配制丹药。\"

院长亦感慨道:\"多谢城中诸多善心修士的帮助,听闻大人创立了此慈玄堂,不少闲暇之余的修士纷纷前来帮忙照看这里。\"

李培元点头赞同:\"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不过,他还担忧一件事。

\"院长,慈玄堂立堂至今,可曾有人主动将孩子送来便撒手不管?\"

毕竟慈玄堂内的生活条件已然相当不错,衣食无忧,且能研读道书。如今常州在他的治理下虽已丰饶富足,但在偏远村落仍有穷人,读不起仙书,吃不上仙膳。尤其在这个尚未推行仙道人口调控的时代,有些家庭子女众多,无力抚养。传闻这里有如此优越的修炼之地,恐怕会有父母主动将孩子送来。

对此状况,院长长叹一声:\"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大人料事如神,此类情形不但存在,而且数量众多!\"

面对这种棘手之事,院长也显得无可奈何。

\"这些孩子既然送到了我们面前,慈玄堂又岂能拒之门外?如果他们是真正的孤苦无依,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他们流落街头饿毙街头。然而一旦接纳了他们,堂内的孩童便会日益增多。\"

院长对李培元坦言:\"大人或许不知,在前殿研习道书的孩童之中,实有一小半是由他人送来的,其中大多数并非真正无依无靠。\"

有的家庭确实是因贫困无法供养,但也有的便是图谋私利,打算将孩子送来这里接受修炼教育,待长大后再接回家中。

李培元冷哼一声:\"这些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自今日起,本官已经下令所有百姓必须领取仙籍证明,没有仙籍者将被视为非法存在,无论求学、务工,乃至在城中交易购买,都将受到禁止。\"

这一式策略,李培元乃是精心谋划于人口修为的统计之中。

同时,李培元已然定下了森严法则。

\"凡有主动舍弃亲子者,皆视为触犯仙规,当受五十道鞭刑,罚灵石一斤之重。\"

掌门捋须沉吟半晌,方才赞叹:\"高明啊!此计施展开来,果真是巧妙至极!\"

即便其中可能存在弊端,然则其总体效益无疑是压倒性的正面影响。

\"这样一来,弃儿之事必将大大减少矣!\"

况且,自各家各户拥有修炼身份令牌后,外域邪魔妄图滋生祸乱的机会也随之锐减。

然而,这身份令牌并非前所未闻之物。

\"修炼者的身份令牌,大人又有何良策以防其被轻易仿造乎?\"

李培元摇头答道:\"自是不可能轻易仿造。\"

他将运用秘法炼制坚韧防水的符牌,并烙印上官方封印,精设防伪手段。

如此,便能轻松辨别令牌之真伪无疑。

\"虽是为了温饱而将孩童送来,尚可理解;但若是为了研读仙籍,我已在城中开设仙院,为何仍有家长将孩子送往孤儿院呢?\"

院长笑而不语:\"大人,即便贵府所设仙院所需缴纳的入门费已极尽低廉,然或有些家庭仍旧负担不起,或是……\"

李培元明白了其中之意。

或是有些人吝啬至极,哪怕些许灵石亦不愿付出。

然而如今这修真界的经济状况尚未恢复至最佳境地。

倘若减免所有弟子的入门费,仙院就彻底沦为纯粹的慈善之举。

至少此刻,此举仍是无法维系长久。

他的普度堂与仙学院,并非仅在常州府一地设立,各地均有兴建。

单个地区的开支或许尚属微小数目,然而地域一广,所需耗费的灵石便成为了一笔天文数字。

讲授仙术的师尊们,也需要维持生计,理应领得月俸。

纵使偶有仁德之人愿无偿授课,却也无法确保每位师尊均怀善意。

回到普渡堂后的李培元,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究竟该如何略解眼前困境呢?

或许……可以从那些富有的朝廷命官身上寻觅出路?

不,此法似乎并不妥当。

那些腰缠万贯的大员,他是准备在适当时候以筹备防御天劫的名目,对他们施加重税。

总不能一味地榨取同一位官员的财富。

久而久之,他们会如同狡兔般逃遁无踪。

对待这些富贾巨鳄,还需如养肥羊一般,徐徐图之。

既然朝廷官员这条路不通,则不妨从世袭仙门世家及富甲一方的乡绅大贾那里寻求解决方案。

李培元目光一闪,计上心头。

次日,即刻传令郭嘉琪与谢朝阳,携锣鼓巡游市井,筹集修行资源。

\"嘡!\"

锣声震耳欲聋。

郭嘉琪振臂高呼:

\"将军有令,为了众孩童的修真未来,特为贫寒子弟募捐修炼资源,凡慷慨解囊者,名字将载入功德簿,永载史册矣!\"

在修真世界中,郭嘉琪继续以灵音传话:“宗主有令,凡俗之家生活艰辛,若有善心人士愿出资相助,一枚铜元便足以表心意。”

其深意便是,富裕家族理应贡献更多。

郭嘉琪与谢朝阳二人,穿梭于仙凡交错的市井之间。

他们来到豪门大族门前,轻轻叩响仙缘世家的大门,传达李培恩的心声——此举名为献宝,实则是一种请求援助的方式。

面对此情此景,管家显得极为尴尬。

此事并非几枚铜元便可轻易解决,更非他能私自做主之事。

“诸位仙使请稍候片刻,小人这就禀告家主。”

像这样的家族,李培恩早已对郭嘉琪和谢朝阳有过特别交代。

若遇到乐善好施之人,便直言相告:“宗主有训,虽是在收集修炼资源,却不宜过分索取,仅需一两灵银足矣。此举既能避免各家因捐赠数额差异而失了颜面,又能让有意行善者明白如何妥善交付此修炼资源。”

倘若有人自愿增加捐赠额度,也告知他们可直接送至宗门宝库,那里有专门的修士负责此事,详细记载每一分每一毫的修炼资源,确保公正透明,无人可以借此挑起争端。

然而对于吝啬的富豪之家,便无需提及此事,让他们自行纠结如何分配这份微不足道的支出,在他们定下捐赠数目后再作商议。

此刻,李培恩正坐于府邸内,由几位侍女陪伴着服用丹药疗养。

“宗主英明,一两灵银对他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既保全了他们的颜面,又避免了因捐赠多少而产生的纷争,大家自然乐意捐出一两灵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